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4-12-18 09:35:29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由此产生的新应用也逐步深入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依托数智校园的建设,如今,一节普通的教学课程就能自动生成大量不同维度的评价数据。那么,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来支撑课堂变革?当数据呈现与教学经验产生分歧又该怎么办?一起来看报道。
在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数学老师唐张勇正在和来自不同学科的老师们共同就课堂评价数据进行教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现在老师们只需将课堂录像进行上传,系统几分钟内就能自动生成涵盖课堂师生活动时间占比、教师问题设计、学生回答类型等多个维度,共六十三个具体评价指标,帮助老师们全面客观地了解课堂教学开展情况。
围绕真实客观的评价数据进行教学研讨,老师们不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从大量数据中获得有效信息去优化课堂行为,而且课堂变革的迭代升级效率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被激发。唐张勇老师介绍,现在老师更加会问问题了,学生更会、更愿意回答问题了,整个班级的气氛非常活跃。
唐张勇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数学教师
六大维度、六十三个评价指标、三百七十八种排列组合,在丰富的数据支撑下,不仅老师们打破了学科界限,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多学科教师循证教研体系,也让学校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
冯强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校长
高效、便捷、客观等等……借由人工智能生成课堂评价数据的确有着不少的好处,但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到,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们可以简单地“躺”在数据上。如何更好地使用数据,仍旧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做支撑。
沈一敏 虹口区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
因此,课堂教学变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需要评价数据做支撑,教学经验同样至关重要。为此,不少学校也会依托新老教师联合教研的模式,让年轻教师发挥信息化素养的优势,年长的教师则通过更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来提供更多角度的数据理解和解读。
崔云飞 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语文备课组组长
杨艳艳 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副校长
看数据还是凭经验,这并不是非黑既白的简单选择,而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考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科底层逻辑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更是不可或缺。只有从更多维的角度对数据进行观察,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