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灵动的课堂”,激活科学创新思维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时间:2024-12-25 12:58:53

奶茶喝完,杯底还剩一堆珍珠怎么办,怎样改进吸管,让奶茶和珍珠同时享用完毕?……学生的科创小发明,源于身边最真实的问题,关键在于呵护孩子最纯粹的好奇心。

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品质。今年,徐汇区、虹口区、浦东新区、普陀区、宝山区5个区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基础教育在“双新”“双减”之下,探索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教育创新,活在“实验”里

毗邻浦江第一湾公园的闵行区吴泾实验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家门口学校。校园里展示了一面面会“说话”的墙,孩子们写下“奇思妙想”,智慧的火花一一呈现:“小区高空抛物危险,装保护伞装置预警防伤,安全又放心。”“发明桌椅自动对齐器,能帮忙快速摆桌椅,节省大量时间。”“草坪保护机器人,感应亮警报,屏障防踩踏,让小区更美丽……”

“家门口学校”怎样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一堂名为《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课上,语文老师曹敏怡给出了不一样的课堂,老师将学生在课前录制的实验视频贯穿于习作学习全过程。

左天乐同学的小实验《胡椒粉害怕我》特别有趣。他将两枚硬币放入水中,在水面上撒满胡椒粉,当他拿出第一枚硬币时,手指上沾满了胡椒粉;当他在手上涂上洗洁精再取出第二枚硬币时,水面上的胡椒粉呈五角星形状散开,手指没有沾上一点儿胡椒粉。康梓艺同学的小实验《简易古筝》与众不同,整个实验过程用耳朵听。当她调整皮筋的位置,并拨动它,皮筋发出不同的声音。小伙伴们还通过在水中加盐,用鸡蛋漂浮实验探究“死海”的秘密。

教育创新的主阵地在校园、在课堂。“鼓励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将实验过程清楚地记录下来,语文老师也能激发孩子们内心科学探究的小火苗。”曹敏怡说。

科学教育,要学得更多样

科学教育不是要学得更多,而是要学得更多样,将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

点亮孩子的梦想

上海师范大学松江科创实验学校位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新桥镇新闵地区,自创办之初就自带“科创”基因。学校努力创建孩子们喜欢的“好玩的科学乐园”。在四层的科创楼,约2000平方米的STEAM乐创中心设置了VR智能教室、太空育种教室、智造创新实验室等多个智慧教室,配备了VR设备、智能化太空育种箱、机器人配件等,为学习营造创新氛围。科技节上,各学科老师设计好玩的小实验。学校打造跨学科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提升科创素养。

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是一所建校仅五年的完全中学,学校里有自己的学生科学研究院。中学校园里的小“研究生”们,怎样实现科研梦?学生科学研究院有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援建的“闵行少年星”基地。“完成小课题的过程,也是真正体验了一把‘研究生’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感悟到善于思考、乐于合作、勇于克难、坚持不懈,是一名‘研究生’必备的品质。”学生梁宝文说。

学生分享课题

学校操场西北角的校园气象站,已成为校园网红打卡地。地理老师、学生科学研究院气象辅导员赵磊带着同学们开展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初、高中学生分年级开设“气象+环境”“气象+生活”“气象+创新”为主题的拓展探究课程。科技辅导员沈爱花引领学生们围绕“国家主题公园”项目进行探究,社团学生绘制了15份自然笔记,形成25件文创作品。“学生科学院的师生或研究‘学’,或研究‘教’,正是这样的教学相长,让大家的思维之阶越攀越高,学校科学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该校学生科学院副院长吴文英说。

怎样让师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日常学习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学生年纪越大,越不敢提问;眼中有“题”,会解题,但提不出问题……怎样让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创新的可能,让每一个课堂都成为教育创新的重点实验室,让每位老师都成为点燃孩子的梦想魔法师。

上海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进实施项目化学习,支持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推进实施AI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徐汇教育开足各类科学教育活动,探索全区中小学、职校普及AI教育,以AI赋能课堂提质增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学习选择;3年内在骨干教师队伍中培养不低于50%的高水平种子教师,让老师会用、乐用和善用人工智能技术。松江教育邀请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等“科学大咖”,加入中小学科学教育队伍,构建大中小幼大科学教育体系。

徐汇中学科创教育微课堂

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学生科创作品精美不精美、技术是否足够“高大上”,学习是否真正发生更值得关注。创新人才不是“天选之人”。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要面向所有孩子,保护他们本来就有的好奇、热爱、喜欢动手探究的创新潜质,培养敢想敢为的创新人才。

让师生成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人,一方面,要让老师有更多时间投入教育创新;另一方面,允许学生有时间适当“留白”,给予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在“玩”中擦出创意的火花。此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打破学校的围墙,推动学校与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家庭等多元主体跨界合作,让学生的学习走出学校、走进社会。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