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学校|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成才教育”赋能学生未来胜任力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上海第六十中学

时间:2025-01-06 12:44:43

日前,市教委公布了61所“首批上海市儿童友好学校试点校”名单。这些学校立足儿童优先、突破重点,创新探索,努力构建对儿童成长更友好的政策制度、校园空间、服务体系和成长环境,收获了一批凸显儿童友好理念的学校建设成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作为一所历史底蕴深厚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正以独有的风姿践行着 “儿童友好学校” 的深刻内涵。学校践行“成才教育”办学思想,将“让每一个人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办学新追求。“成才教育”思想始终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核心,学校发展规划始终从学生个体发展出发,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都凸显了儿童友好理念。

学校推进“全景式课程”建设,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聚焦儿童智趣,结合儿童需求,直面儿童成长,打造并实施以“学生面向未来社会的胜任力培养”为主题的核心特色课程与项目。学校推动全员导师制的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有前进路上的导师、引路人。

移动红色书院

多维共生、学思践悟的育人新场域

“移动红色书院”是在学校原有的中国系列课程《红色堡垒》基础上的升级迭代,以思政课为主要载体,融通其他课程,形成以书院制学习方式为特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德育品牌,引导学生在“读”“行”“研”“做”中传承红色基因,为学生搭建展现红色学习成果的舞台。

学校成立以党总支为核心的“移动红色书院”领导小组,推进“移动红色书院”建设,邀请高校与社科院所参与学校思政课建设与实施。学校成立红色经典阅读社团,定期由党员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进行导读、导学,为学生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书院的红色资源就在身边,校园内的“上海大学遗址墙”“青云广场遗址纪念牌”遗址,学生依据校史创作的作品绘于“红色连环画墙”,这些都是每一位六十学子在校园内可寻找、可触摸的红色历史。每年清明节,学校师生在“上海大学遗址墙”前举行祭奠仪式,缅怀先烈,追忆先贤。

校史剧《从肇和到六十》

舞剧《红色书院别样红》

师生共同参演的校史剧《从肇和到六十》,在建校九十周年的时间点上,回溯历史,追寻前贤光芒,成才成人,继往开来,勇担强国复兴责任。师生编创的舞剧《红色书院别样红》,展现六十中学的红色血脉,舞者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深深的红色印记。移动书院借助艺术的样式,以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传达红色精神。

学校还与高校联盟,与校外力量开展合作,开拓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馆教联动,设计红色研学活动。

上海大学与六十中学共建“红色联盟”

六十中学与上海大学共建“红色联盟”,激发两校挖掘更多的红色资源,唤醒更多的红色记忆,激励青年学子不忘历史担当,在传承英烈精神的洗礼中坚定信仰、锤炼品格、积蓄力量、报效祖国。

中共一大纪念馆珍贵文物《俞秀松烈士给亲友的信》进校园

中共一大纪念馆携馆藏珍贵文物《俞秀松烈士给亲友的信》走进学校,识物以识人,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百年前那批有志青年何以舍家为国、投身革命。中共二大纪念馆在校园开设“永远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流动教室”。百年风华看党章,从严治党立根本,党章学习流动教室的设立,为六十学子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搭建了平台。暑假里,同学们赴中共二大会址开展红色研学,与陈独秀隔空对话、设计场馆明信片、拍摄制作红色研学视频。

从“红色堡垒”课程到“移动红色书院”课程,学校统整红色教育资源,通过移动学习、书院式学习等方式,助力高中生厚植红色精神之根,坚定理想信念。 

跨学科PhD课程

肇和博士培养计划

PhD ( Doctor of Philosophy )课程指的是:依托创新空间与课程,融合跨学科学习方式,实践创新育人模式,为学生养成全面人格,培育科创能力,提升人文底蕴,拓展国际视野而量身定制的"肇和博士培养计划"。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响应“科创先行,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弘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的创新精神,学校举办“创新实践挑战周”,开设“肇和讲堂”,举行“六十科创营”活动,种下科研梦想的种子,只待培育,只待生长。

“肇和讲堂”联动高校,赋能学生未来,共育英才。学校和上海大学以科创为纽带,尝试高中学校与高校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讲堂上,六十中学朱乐恒同学向大家介绍他如何将发令枪与彩带枪同体,设计出一款可重复利用、不污染环境、造价低廉又安全可靠的用于发令的工具。他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相关原理,通过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各方面的跨学科知识与方法,将停留于脑海中和纸面上的想法变为现实。该设计在第十八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在与高校的科创联动中,同学们近距离了解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并与实验科研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法,增强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实地考察,倾听经验分享,感受高校师生严谨求实、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在深入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知晓更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激发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六十科创营”前往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厂,参与科创实践体验活动。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的“上海足迹”边走边看,沿途参观了水厂运行区域、百年古树、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杨浦滨江“水厂栈桥”段,与上海大学的师生进行以“水环境”为主题的科创对话。

“肇和博士”授予仪式

跨学科PHD课程依托创新空间,融合跨学科学习方式,实践创新育人模式,帮助儿童在高中阶段养成全面人格,培育科创能力,提升人文底蕴。通过参与“肇和博士”荣誉称号的评定,更多六十学子在创新的路上提升学习力,收获成就感。

生涯导师制

青春向阳伴成长

高中阶段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迅速走向成熟的时期,此时的儿童“成人”意识觉醒、“成长”压力更多、身心机能日臻“成熟”,其认知行为更具有复杂性。这一阶段的儿童正经历着内心世界的一场革命,在完成这场激烈的自我革命中,需要学校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学校正以生涯导师制的方式,陪伴每一个孩子安稳度过这一时期。

开展全员导师的前期,学校生涯指导中心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来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从学生需要的生涯辅导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生涯辅导的需求聚焦在“职业探索”(60%)和“自我探索”(59.02%)及“生涯规划”(54.15%)三个方面,学生有着明确的生涯辅导动机及需求。从学生希望的生涯辅导形式来看,52.2%的学生希望以一对一的个体辅导形式开展。

选配协调生涯导师

为了更好地实现导师匹配,学校在生涯导师结队工作中尝试学生选课式、学校统筹式、教学载体式,每位导师指导若干名学生。导师的工作内容包括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情况,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及时给予支持。

第一轮生涯导师工作调查发现,生涯导师普遍反映和初次指导的学生不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基于此,学校生涯指导中心针对学生和导师的破冰问题开展“寻找生涯导师——生涯导师见面会”主题活动。导师见面会以Bingo游戏的形式开展,同学们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导师,并且和导师共同完成Bingo游戏卡。Bingo游戏卡片由5x5个小格子组成,每个小格子中都有一项任务要求。同学们完成一项任务就在格子中填上,当完成5个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或对角线分布的格子时,即表示通关成功。

为了让导师和学生能够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学校从制度上规定每月生涯导师和学生有一次谈心谈话。在第二轮调查发现,很多导师很关心学生,但有时候出于年龄的隔阂或是缺少共同的兴趣点,没有共同话题。针对这个问题,学校专职生涯辅导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导师谈话主题给每位生涯导师参考,让导师们可以更高质量地开展谈心谈话。

教育能够触碰未来,因为儿童就是未来。在时代的浪潮中,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正以非凡的热忱与担当,躬身践行儿童友好理念,全力携手各方力量,用智慧与爱,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成人、成才! 

学校供稿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