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时间:2025-03-25 10:39:33
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第二届 “嘉懿科学论坛” 暨科学导师聘任仪式于日前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程金平教授、中科院光机所向世清教授、中科院微电子系统所姚薇教授等专家,以及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冰清、嘉定一中校长李元、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书记吴慧等领导齐聚校园参与活动。嘉定科创集散地的相关负责老师和中科・嘉一教育集团师生也分别通过线下线上的形式,共同参与这一科学教育的盛宴。
学生课题展示,绽放创新光芒
在 “嘉懿科学论坛” 上,学生们成为了主角,他们的创新课题研究成果令人眼前一亮。嘉懿科学论坛一直致力于鼓励学生通过创新课题研究,培养问题探究能力、深度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活动现场,来自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组、环境工程组和人文社科组的 9 组学生依次进行了精彩的课题汇报,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组的汇报中,肖婕同学针对上海近千处工业遗产建筑,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思维。她开发出融合 SAM 和 ControlNet 技术的 AI 模型,该模型就像是一位神奇的设计师,能够实现外立面再生设计的智能生成,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让那些老旧的工业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张东方同学则构建了基于 Django 框架的纺织品数字信息系统,通过 NFC 标签与 AI 解析技术,如同为每一件纺织品赋予了一个专属的 “智能身份证”,助力消费者获取产品全生命周期环保数据,推动绿色消费理念的践行。陈李娜同学设计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宠物状态分析装置也十分引人注目,它结合摄像头行为识别与麦克风声纹分析,就像一位贴心的宠物医生,能够实时监测宠物健康,并通过云端数据共享优化算法,为宠物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姚薇教授对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组的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肯定了学生课题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价值,认为这些课题紧密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同时,她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化技术落地可行性研究,将创新成果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让这些创新成果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环境工程组的学生们也毫不逊色,他们的研究成果紧密围绕社会实际问题展开。罗雨菲同学创新机械传动结构,设计出可自动调节排水口大小的应急井盖,这一井盖就像是城市排水系统的 “智能卫士”,能够实现积水快速排放与堵塞监测,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有效保障了城市在暴雨天气下的正常运行。张元晟同学研发的超疏水涂层与太阳能翻转座椅,巧妙地解决了露天公共设施雨后积水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使用体验,让人们在户外休息时不再受积水的困扰。陈子萱和宋静帆同学从稻壳中提取高吸附性 SiO₂材料,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环保技术的完美结合,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程金平教授对环境工程组学生的表现赞不绝口。他赞赏学生在研究中关注社会实际的责任感,认为这种责任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他也肯定了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规范性,以及自信的台风与流畅的表达。他鼓励更多的同学在未来关注科学、参与科学、体验科学,用科学的力量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人文社科组的学生们则从文化传承、公共服务等角度出发,展现了独特的研究视角。胡睿涵同学构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普通话 - 嘉定话人工智能翻译系统,通过方言语料库分析与流行文化创作,为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让嘉定话这一地方文化瑰宝在数字化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倪盼辰和张钰博同学运用数学模型与分时收费机制,对上海地铁行李寄存柜投放策略进行了优化,就像为地铁行李寄存系统做了一次 “智慧升级”,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与用户满意度,让乘客的出行更加便捷。徐檬皓同学通过 LoRA 模型还原《山海经》异兽形象,结合图文互证法开发数字化平台,推动了古籍文化的现代表达,让古老的《山海经》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田兆元教授对人文社科组学生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点评。他指出,这些课题体现了 “新文科” 的融合,强调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性。同时,他建议加强与非遗保护的结合,推动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扩展研究范围以增强社会影响力。他强调,在融媒体时代,文科需打破学科壁垒,既要坚守传统学术规范,更要勇于在传承与创新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
科学导师引领,助力人才培养
此次第二届 “嘉懿科学论坛” 暨科学导师聘任仪式,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冰清与嘉定一中校长李元共同为田兆元、程金平、向世清、姚薇四位教授颁发聘书。这标志着四位科学导师正式加入嘉定一中的教育阵营。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科研经验,犹如源头活水,将为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动力。
该校此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科学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以视频的方式传达寄语。他肯定了学生课题的研究意义,强调了兴趣对于科学探索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应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勉励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筑牢基础,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这些科学导师的加入,不仅是学校师资力量的一次强化,更是为学生们搭建了一座通向科学前沿的桥梁,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思路,为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这对嘉定一中的科学教育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嘉定一中校长李元介绍道,科学教育是嘉定一中的办学特色,“科学报国”是嘉一人的精神基因。学校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深耕科学教育,探索了点面结合、分层分类、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金字塔”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路径,厚植“科学报国”种子。
他强调,近三年数据显示,学生科创成绩与高考特控线上线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988,这充分说明科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助力学生卓越发展。“期待今日嘉懿科学论坛的思维碰撞擦亮出更多创新火花,开拓走向卓越的科学教育之路。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科学教育改革,丰富科学教育内容和形式。如,开设更多拓展课程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学探索空间;并将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王冰清指出,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关键支点,既是培根铸魂的筑基工程,更是孕育创新种子的战略孵化器。近年来,嘉定教育主动对标上海教育现代化和嘉定发展战略定位,积极探索“科创+基础教育创新融合”新路径,打造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青少年科创教育品牌。
她希望在嘉定一中等优质学府的示范引领下,全面推进科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程,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立体化的支撑。“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科学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将在科学领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
记者 刘时玉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