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5-03-27 10:01:26
这段时间,沪上中小学的课后服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发展兴趣、了解社会的窗口?不少学校积极探索,将项目化学习融入课后服务,以实践促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思维、培养能力。
下午3点45分,静安区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迎来了一群新朋友,他们是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作为一座以摄影文化为特色的社区场馆,一踏入活动中心,闸北第二中心小学摄影社团的孩子们便迅速进入状态,手持相机登上露台,将镜头对准楼宇、街景。
不仅有摄影社团的专业实践,也有从“零基础”开启的摄影探索。为了帮助更多同学直观理解相机原理,社区活动中心的老师准备了创意手工材料包。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制作出一台台“纸版立体照相机”,并对相机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多了解。
黄莹 静安区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志愿者
据悉,本学期闸北第二中心小学将四年级设为试点年级,每周二、周三下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前往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探索光影世界》项目化学习。
曹晏平 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俊芹 静安区彭浦镇社会工作办公室主任
同样在课后服务中引入项目化学习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这个学期,来自“未来问题解决”社团的同学们围绕纳米技术如何影响游泳运动这一前沿主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通过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让学习自然发生。社团成立以来,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平台,也让他们的交流与研究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柯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未来问题解决”项目负责人
将项目化学习融入课后服务,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也为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