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3-28 11:12:59
上海交通大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发展为引领、以学校学科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创新资源聚集、基础研究深厚、交叉平台广布的优势,通过集成攻关、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三路并进”,前瞻布局与系统谋划基础研究的“集中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自由区”,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融合区”,依托“三区”模式创新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体系探索,着力破解科研组织“小、散、虚”的问题,逐渐形成具有交大特色的有组织科研组织模式。
集中力量办大事 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实施“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大零号湾”四大行动计划,构建“科学-工程-产业”的全链条、系统化的科研发展格局。
在大海洋领域,学校建成教育部首批集成攻关大平台“深海重载作业装备”,获批上海市新型研发机构“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相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可研方案获批。学校与山东省共建海洋智能装备演进中心,与三亚市共建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推进深海试验场(基地)实体化建设。
在大健康领域,学校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与临床医学资源优势,推动基础医学与药物、医疗器械研发、临床及转化应用等研究领域深度融合。
在大信息领域,加大对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复合研究方向,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学校瞄准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打造新型“政产学研”合作范式,构建“学院-产教融合平台-工业创新研究院”三位一体协同体系。
在大零号湾行动计划方面,聚焦上海市先导产业、未来产业,携手行业领军企业,在“大零号湾”建设了一批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型研发平台,在区域内打造产业创新高地;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契机,完成成果转化七大改革任务,充分释放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 打造新型科技创新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在相关前沿领域集聚优势资源,给予科研人员长期稳定支持和充分探索空间,鼓励长期深耕基础研究,加快培育国际领军人才和团队,努力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学校获批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依托张江高等研究院、李政道研究所、自然科学研究院和安泰行业研究院等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工作。学校聚焦分子科学领域的世界科学前沿,建设了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为强化理、工、生命、医学等前沿领域的交叉科研和青年人才培养,学校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院;在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行业研究院,推动学者们从多个学科角度着手研究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此外,学校还通过设立以“交大2030”计划为代表的校内科研基金,鼓励科学家自主申报科研项目,支持学者开展问题导向的科研活动。
建立“产教融合区” 与产业深度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探索实践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挂帅”的产学研融合的基础研究模式。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推动中长期前沿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与宁德时代共建溥渊未来技术学院,与华为共建共推鸿蒙操作系统,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贯通起来形成企业与高校相互增益的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