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周羽 刘小卓
时间:2025-04-01 12:39:52
大学育人和社会企业之间的壁垒如何打通?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的知识创造和知识提炼,有效助力企业抓住AI时代的机会?如何发挥企业家的市场资源、创新创业经验和资金能力,帮助大学生走出纸上案例,深度走进企业?如何让人工智能一代年轻人的灵感,协助企业把握AI的风口?
这些是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创业教育中心老师们近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帅萍副教授长期奋斗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前沿,她表示,之前的创业教育往往局限在把企业案例作为课程内容在课上向学生展示,本次研讨会试图更进一步,围绕草根足迹案例、集6位案主企业继续推进垂直领域AI创新创业的诉求,邀请相关领域约15位企业家和高校教授参与研讨,与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200余位年轻大学生相互激发、教学相长,为案例主题抓住AI时代的机会出谋划策,并形成企业和高校的资源和能力跨界交互平台效应。
3月28日下午,由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嘉定分基地、上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主办,由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创业教育中心(EERC)、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案例中心承办的 “草根足迹——案例研讨大会暨嘉创行能力提升计划”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举行。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挂职)蔡震尧致开幕辞,他高度认可全景案例教学模式,简要介绍了案例研究之星证书和“未来合伙人”教学和研究案例库联动优秀学生和企业的成功经验;肯定了《草根足迹案例集》在总结优秀案例经验、传播企业家精神、协助企业家沟通、助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卫静芬,副院长霍伟伟,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沈继良,分别向获奖同学和企业家颁发了案例研究之星证书和“未来合伙人”教学和研究案例库入库证书。
王珍荷、邢煜涵、赵子腾、宋知恩、姬伟智等同学参与了《草根足迹案例集》撰写,在感受企业家精神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商业模式技术和科技技术对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意义。全景案例体验,更坚定了同学们商科学习的信心,提振了学习兴趣,并成为2025年度案例研究之星。
退役军人出身的杨季,深耕家政人力资源服务近10年,创办的“好运佳”已经小成规模且已经具备信息和内容平台的雏形。杨季说:“在AI大浪中,传统行业利用AI转化为高科技企业。接下来,‘好运佳’应该如何更好地抓住AI机遇?我们想听听来自于领域、不同年纪的人的想法。”
案例研讨大会的案主企业创始人张元已经开始着手建材家具行业的垂类AI,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利润,他说:“当我们既想要‘极简治愈风’又暗藏‘手办展示墙’,经销商和设计师很难捕捉隐性需求,而消费者很难找到非常适配的设计师,这给彼此带来巨大成本。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是否需要解决,解决过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哪些机会?”
当下AI的爆发,带来极大提效。在AI大浪中,家居行业的不同生态主体可以用AI做哪些应用?应该如何抓住AI机遇?深耕五星级酒店领域的刘哲斐说:“我很高兴成为志愿者导师。进入课堂,能用创建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平台的经验帮助同学们,我也从AI一代中汲取灵感,从朋辈互动中获得启发,从教授沟通中得到理论启示。”
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周文峰说:“进入上海大学未来合伙人计划,让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海派漆器追溯到楚汉文化,找到了漆器和庄周哲学的链接点,成为了深度研学的产品,加上桌游和线上,跨界合作让我为文化的魅力感动。”
从应用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的“灵析眼镜”创始人商海礁因“草根足迹”结缘金朝霞,一个有心理和数据技术,一个有市场资源。双方一拍即合:“既然我们的项目有平台特点,那就让我们内部孵化和外部孵化结合,让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创业者牵手,围绕我们的项目孵化更多的小模块吧!”
来自于“盘古孵化”的邝贵源说:“我们做创业者的超级补丁已经超过十年,如今仍然坚持做真正的孵化器,希望天下没有难创的业,我们初心不变。感谢政府和高校搭建的平台,期待跟文化加科技领域的企业家一起助力创业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定就业促进中心、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嘉定分基地的助力下,案例研讨大会搭建了一个“企业+大学”共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提升企业AI构建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平台,参与企业还能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对接资源、收获商业新知。
最后,“无形集团”创始人钱亮代表入选教学案例的企业总结了圆桌上的企业家的发言,求贤若渴地说:“我要每周都花一天时间带学生,用企业的资源帮学生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拿到更高的绩点,自然而然地为集团打造内部创业的黄埔军校。我很期待跟所有的企业家一起努力共创项目,共同培训跨界合作的学生团队。”
文/周羽 刘小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