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5-04-02 10:46:04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上海三联书店、中金研究院主办,《书城》杂志协办的《经济学的未来:来自德国学术界的回答》学术讨论会暨新书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中德经济学界的顶尖学者,围绕德国经济学理论、中德经济学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展开了深入探讨。
2009年,因科隆“教授起义”事件,在德国引发了一场以两种经济学方法之争开端、随后议题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激烈争论。本书选辑了一批有关的学术文献,记录了自21世纪初以来关于秩序自由主义的若干最新讨论,力求全面地梳理这场争论的历史背景、演进脉络与核心议题,旨在为中国读者提供理解经济理论变迁与制度实践的参照框架。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致辞中介绍道,中国经济学当前面临理论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双重挑战。新书《经济学的未来》虽聚焦德国特定历史经验,但其中关于学术评价标准、研究范式选择等问题与中国学界现状高度契合。他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经验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期待中德学者通过此次交流,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新视角。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胡琨则分享了书籍的编写过程。他在德国弗莱堡欧肯研究所访学期间了解到德国经济学界在2009年发生的一场大论战,发现其中涉及的数学应用程度、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对立以及秩序自由主义与主流经济学的理念分歧与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的挑战高度相似,因此联合德国秩序自由主义代表人物Lars P. Feld教授共同编选,旨在为中国学界提供镜鉴。
在学术讨论环节,德国弗莱堡欧肯研究所所长Lars P. Feld教授回顾了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崛起历程,阐述了秩序自由主义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德国锡根大学经济学教授Ekkehard A. Köhler通过田野实验对比中德美三国行政人员的行为差异,探讨了秩序自由主义视角下的市场运行。德国弗莱堡欧肯研究所经济思想研究组主任Daniel Nientiedt教授梳理了德国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其与国际主流经济学的异同。
中方学者也积极参与讨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对比了中德经济学发展路径,认为实用主义在中国经济改革中起了关键作用。复旦大学韦森教授认为,中德在经济发展历程、经济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诸多可相互借鉴之处。他还从哲学视角出发,探讨了秩序自由主义的思想根源,认为德国的秩序自由主义与康德的先验哲学有着深刻的联系。浙江大学罗卫东教授呼吁通过跨文化对话推动理论创新,构建包容性的多元化学术生态,并借鉴德国秩序自由主义的制度设计经验,为中国经济学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也发表了见解,探讨了理论与政策的关系、经济学规则的公正性等问题。最后,Lars P. Feld教授进行了主题演讲,深度剖析了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他强调德国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降低成本、简化监管、优化能源政策,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此次活动为中德经济学界搭建了交流平台,加深了双方对彼此经济理论和发展经验的理解。与会学者的深入探讨为中国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