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5-04-14 10:53:45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中国首个国际银发康养学游项目“银发趣学游,圆梦看世界”成果展示活动近日举行,100 余名来自上海老年大学及分校、教学点的老年学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和展望老年教育与文旅融合的实践成果。
活动现场,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贾炜为新聘任的10位“明星导师”颁发证书。此前,上海老年大学推出的19节 “康养学游大师课”,为1200位老年学员提供了系统的学游知识培训,筑牢了他们的学游知识基础。同时,活动还发布了7部“康养学游宣传片”,通过大小屏联动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从屏幕到实地”的精准输送,让50万老年朋友直观感受到学游的魅力。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教育电视台台长孙向彤表示,“银发趣学游,圆梦看世界” 项目积极响应上海市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与市场化机构紧密合作,进一步丰富了老年文娱业态,拓宽了老年教育供给渠道,优化了邮轮产品与服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出游和学习体验。
上海老年大学学员孙志强夫妇和彭堤夫妇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学游经历和感受。他们表示,“学中游、游中学” 的创新模式不仅让老年学员领略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激发了他们持续学习的热情。
72岁的孙志强退休前从事英文翻译工作。退休后动员妻子林文琴一同报读上海老年大学德语班。“德语是我们退休后选择的人生新挑战。”经过三年多的学习,老两口在去年跟着“银发趣学游”,登上欧洲内河游轮踏上莱茵河之旅。在德国科布伦茨,老两口用德语同当地居民畅谈,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文化沟通的桥梁。“我一辈子同英语打交道,没想到70岁以后还能掌握另一门语言!”孙志强兴奋地把这一体验标注为此行的“高光时刻。”
“在斯特拉斯堡,导游带我们走进一栋历史建筑,讲述了《马赛曲》诞生的故事。这些知识是我们过去旅游从未接触过的,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门。”林文琴感慨道。在法国小镇的餐馆里,店员用中文向他们问好,夫妇俩甚至随着音乐即兴起舞,“那一刻,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孙志强补充,“在老年大学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探索世界的勇气。”
67岁的彭堤是上海老年大学朗诵团团长,去年夏天,她与丈夫——沪上知名滑稽戏国家一级演员杨元道,在招商伊敦号邮轮的15天学游旅程中,以“边学边游”的方式重新定义了退休生活。从图书馆里早期航海器具与历史影像、影院播放的《看不见的顶峰》纪录片、位于中庭的古典音乐演奏,邮轮上的“移动课堂”让他们耳目一新。最有趣的是大师厨房的法国菜烹饪课,从煎鹅肝的迷迭香用法,到背后的地中海气候知识,“连做菜都成了长见识的事。”彭堤笑言。
活动现场,2025年项目计划揭晓,其中包括新一批“明星导师”、成立“康养学游智友团”、增设“康养学游伙伴联盟”等新举措。根据计划,“银发趣学游,圆梦看世界”项目将持续升级,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学游机会,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康养学游伙伴联盟”将汇聚上海老年大学及各分校、教学点的课程资源,助力老年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以知识为舟,在探索世界中实现“学中游、游中学”的终身成长。
为精准把握老年群体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项目特别组建了 “康养学游智友团”,由10位上海老年大学学员代表组成。上海老年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维京游轮的负责人共同为智友团成员颁发证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项目的改进和完善工作。
本次活动通过静态展览、学员故事分享、项目成果视频回顾和未来规划发布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老年教育 “第三课堂” 为老年生活带来的新活力和深刻变化。老年大学的课堂从传统教室延申至江河湖海,“学中游、游中学”的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了生动实践,为老年人创造了更广阔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此次成果展示活动,不仅是对该项目实施一年的全面总结,更是老年教育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起点。项目各方在政策支持下,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助力老年人打破年龄界限,构建“教育 +文旅+康养”的生态闭环,推动老年人康养学游一体化发展,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