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5-04-23 08:16:56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4月22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复旦大学第十三届读书节开幕,复旦大学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杨春花见证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图书馆际互借、人才联合培养、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特藏建设与服务、馆员和管理干部交流、阅读文化推广等方面全面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建设研究平台,携手提升相关领域学科建设和研究能力,助力双方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复旦独特的文化名片和响亮的阅读品牌,今年读书节将举办一系列活动以飨读者。谁是复旦最爱读书的人?读完谁感悟最深?良好的阅读环境靠谁维护?图书馆将过去一年师生阅读大数据汇聚榜单,根据读者的借阅数量及参与图书馆活动情况、旦旦书评撰写质量、服务图书馆活动情况等综合评出2024年度阅读达人、2024年度图书馆“阅读上海”优秀书评人、2024年度图书馆优秀志愿者。复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等为获奖同学颁发纪念证书。
“我喜欢读书,从图书馆借阅纸本和电子书是主要阅读方式”,到复旦读研的第一个学期,微电子学院孔春明同学就“以朝圣者的心态逛遍4个校区的图书馆”,成为2024年度阅读达人。得益于复旦一次最多可借100本书、预约取书、新书荐购等服务,身处张江,孔春明却自称“坐拥书山”,在漫游书海中滋养精神家园。
方便快捷的服务让肉身不必“游荡于书架之间”,取而代之的是点开图书馆主页“上架新书通报”链接,一键直达前沿。孔春明最常关注最近又多了什么书,新书之多广,不由得让他感叹“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种找书方式,也让他接触了许多常规路径下大概永远接触不到的书:“如果将一座图书馆比作一片百花从,那我就如同一只小蜜蜂,这朵花尝尝,那朵花嗅嗅,累了就歇歇,歇好了就继续飞舞。”
在“大家谈”环节,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作题为《我的学术起步》的讲座,与大家分享治学初心,回溯四十年学术求索之路。
开场,陈尚君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显示了他的《唐五代诗全编》。这套40年学术长跑捧出的心血之作,由50册书、1225卷、1800万字构成。全套书垒起来可达1.74米,可谓“著作等身”。
“我的起步是非常晚的。”回顾自己的学术历程,陈尚君坦言,自己的求学之路充满坎坷,初中一年级即因社会动荡中断学业,辗转农场劳动多年,但始终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务农期间,陈尚君坚持读书与自学。1977年3月,陈尚君进入复旦中文系读书,一年后以专业第一名成为首批研究生,自此孜孜不倦钻研唐宋文学。他师从83岁的朱东润先生,初窥中国传统学术之堂奥,得到中文系王运熙、陈允吉等多位先生教益,金针度人,将一位青年学生引入学术之路。
讲座中,陈尚君回忆了与恩师交往的点滴趣事,引起全场会心笑意。他说,这种师承不仅体现在学问传授,更在于治学精神的延续——朱东润先生曾以“富贵气”勉励后学,强调学术研究应超越物质局限,追求精神境界的纯粹。
陈尚君的学术历程既是个体生命与时代共振的缩影,也体现了复旦人文学科“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学术品格。“大家谈”尾声,他提出治学建议,赢得在场师生热烈掌声。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