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5-04-23 11:56:15
遇到下雨天,忘记带伞怎么办?在黄浦区瞿溪路小学,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一个暖心答案:校园版的共享雨伞。这些雨伞不仅可以被随时借用,更特别的是,他们的图案设计、主题创意,全部源于同学们自己的想法。
4月21日上午,在黄浦区瞿溪路小学校门口,新增了一处“共享雨伞”装置。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雨伞不同,这些雨伞看起来更富有童趣和创意。而雨伞背后的设计者正是学校的孩子们。
记者了解到,在校园里创设共享雨伞这一想法,源于三年级(2)班冯翊晨同学的一次偶然观察。冯翊晨说:“有一次我放学的时候,看见一位同学没带雨伞,他被淋雨了,于是我觉得学校里不正好可以建一个共享雨伞。”
冯翊晨 黄浦区瞿溪路小学学生
有了初步的设想,冯翊晨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主动撰写了一份关于校园内增加共享雨伞装置的少代会提案。
谢立人 黄浦区瞿溪路小学大队辅导员
为了让孩子们的创意真正落地,学校以“水滴‘生’声,‘雨’众不同”为主题,发起了全校性的雨伞设计征集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纷纷动手绘制出一幅幅各具巧思的雨伞图案。最终,经过全校师生投票,四幅优秀作品入选,入选同学自发组成设计团队,共同打磨、融合创意,完成了最终的雨伞定稿图样。
柳家潼 黄浦区瞿溪路小学学生
此外,孩子们的创意还在学校的帮助下走出了校园,一批由小学生设计的共享雨伞被送往了瑞金康复医院和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俞晓萌 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党总支书记
徐晓宁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服务办主任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站长
教视快评
一把小小的雨伞,撑起的不只是遮风挡雨的空间,更是孩子们表达自我的天空。黄浦区瞿溪路小学用一场共享雨伞的创意实践,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孩子们从提出想法,到动手设计,再到成果走出校园,每一步都写满了成长的注脚。这不仅是一次美育、德育的融合尝试,更是一次让童心与社会温度互相照亮的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