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AI老师”进校园 为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变革?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时间:2025-04-25 09:52:53

按照老师教授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是不少科学课上的常态。但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一常态正在发生改变。在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一小学,就迎来了一位“AI科学老师”。它的到来,给课堂带来了哪些变化?一起来看。

在沪太新村第一小学的这堂柚子发电实验课上,学校的“柚宝”智能体扮演着“AI科学老师”的角色。电路怎么连、为什么柚子能发电……面对同学们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位“AI科学老师”都能给予快速响应。

根据同学们提出问题种类的不同,“柚宝”智能体或给出具体答案、或提出相关可能性,引导同学们进行深度思考,锻炼思维。在不断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也被进一步激发起来。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柚宝”智能体不仅能教,甚至能够实现同一时间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辅导,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那么“AI老师”的上岗,是否意味着传统教师的下岗?其实并不然。记者在现场看到,课堂中的传统老师也并没有闲着。通过对这堂课的观察,陶老师发现“AI老师”有时回答太过具体、对课堂教学内容边界的划定不够清晰等等。因此,在前期通过培训掌握一定智能体训练能力的前提下,陶老师还会带着课堂笔记,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对智能体进行优化升级。

陶萌萌 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

在学校看来,目前市面上的智能体种类繁多,但如何真正让“AI老师”的输出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话语体系和课程目标等要求,这不光需要老师从育人的专业角度深度介入,也对他们在信息化素养、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俞芳说:“首先对于老师来说,他要有一个逻辑思维的架构 ,其次他要有足够多的语料,然后进行深度分析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修正调整。”

俞芳 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校园中或许会出现越来越多人机协同赋能教育的场景。但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作为一种正处在发展阶段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老师也应该带着批判性思维去伴随“AI老师”的成长。

吴刚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