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作者:杜嘉陵
时间:2020-11-25 11:51:56
【个人简介】 杜嘉陵,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16年上海市“十佳”班主任。担任班主任二十年,致力于探寻育人之道,做有“真意”的教育,是上海市第三期、第四期班主任工作室带头人。近年来重点探究高中生理性培养和班主任工作实务的反思与重构等问题,有相关论文发表和培训课程设计。
刚做班主任时,心中偶像是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中那个美丽的童老师,想象自己也能像她那样,与同学建立起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但尝试是失败的,平时“做朋友”还行,一旦我要“做老师”,有要求时,有同学就变了脸,觉得杜老师“不够朋友”。几个捣蛋鬼还经常把班级弄得鸡犬不宁,让人头疼。
于是我求助于书本,试图从名师那里找寻方法。有一次看到某名师对付调皮学生的方法,是请全班推选表现最不好的同学为“每周一星”,把名字写在黑板专栏,以此督促他改进。学生们热情参与,那位“每周一星”也努力改过。我觉得大师真有办法,“擒贼先擒王”,于是如法炮制,请同学们推选不守纪的“每周一星”。但全班同学坐着没响应,表情冷淡。我问一位班干部,她支支吾吾。又问另一位班干部,也吞吞吐吐。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位男同学身上,他是我班的体育委员,军训时身板笔直,口号响亮,同学吵闹时他会大声提醒。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很有正义感、能仗义执言的同学。我想,为了班集体的共同利益,他应该能够勇敢表达吧?没想到,他也是一副为难的表情,过一会居然说:“老师,我觉得,这样选——不大好吧?”在失望和尴尬中,班会课草草结束。
这一挫败让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名师的经验为什么就不灵验了呢?同学们难道不理解这是为班级好吗?为何都不配合呢?正直的同学也不愿得罪人吗?……再仔细想来,名师面对的是初中生,天真活泼,童言无忌,而我面对的是高中生,更重视同伴关系而不是师生关系,不会盲目听从老师的提议。再说,颇有威望的名师的经验,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就可以照搬吗?还有,名师的举措就一定是对的吗?……
在之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养成了不断反思的习惯,无论是失败的教训,还是成功的经验,我都经常在脑中回放、梳理,对得失进行复盘分析,进而汲取实践中的养分。我还阅读了不少关于教育的书籍文章,但不再是生吞活剥,全盘接受,而是在反思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获取启迪。我还通过写作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论文等方式,沉淀自我的感悟与思考。过去做班主任,更关心工作的方法,追求“术”的学习;后来渐渐明了庖丁解牛故事中对于“道”的强调,懂得了把握规律才是根本。盲目照搬他人方法,不遵循教育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只会弄巧成拙。“术”可以千变万化,因人而异,而“道”才是不变之根本。以道驭术,以术承道,方为正途。
反思还应该是一种能力,漫无方向的思考,收获的也许还是一片茫然。在学习和思考中,我慢慢确立了自我反思的四个维度,常常从立场定位、价值导向、过程方法、反馈成效等方面对工作进行反思。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重建。我会不断问自己,如果“昨日重现”,怎样做会更好?在设想中一遍遍推演,在重构中一次次实证,在实证后再反思,这样的努力,让我成长一名更加从容自如的班主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爱这群年轻蓬勃的生命。但正像一位名人说的那样,爱孩子,连老母鸡都会。但是怎样爱,却是一门学问。爱学生,要爱之有道。只有培养自我的反思力,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关爱学生,同时也助力自我教育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