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市曹杨中学附属学校
作者:张颖
时间:2021-01-04 13:07:59
【个人简介】张颖,上海市曹杨中学附属学校班主任,2020年上海市优秀班主任。曾先后获得普陀区班主任育德能力竞赛一等奖、“十佳”班主任、主题教育课一等奖;上海市班主任育德能力大赛一等奖;长三角班主任育德能力大赛三等奖与论文一等奖。张老师以灵活、亲切、民主、细致的工作风格,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喜爱。在工作中,她以积极与开放的心态,接纳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番谈话的策略有时有用,有时无用。班主任在解决班级问题时,同样一番话,用在这个学生上,能够马上使学生顿悟,做出改善。用在那个学生上,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会引起家长的质疑。这其中的种种差异,决定了不会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因此,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中,要注重择宜策略。
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在《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8期撰文《教师最需要什么素养》,认为:“教师最需要的不是理论沉思所需要的高智力,也不仅仅是制作所需要的技艺,而是在复杂情境下‘择宜‘的素养。这也就是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中庸’,遇到问题不走极端,遵循‘善’的目的,通过实践推理,根据具体情形采取此时此地最恰当的策略。”这里提出了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择宜素养的命题。
如何运用择宜策略?我有以下建议。
因人而异
在原则问题上坚持一视同仁,又在处理细节上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沟通策略,这也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表现。比如,对自卑的学生,不妨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从而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而对强势、泼辣或是毛糙的学生,不妨稍稍制定一些“挫折教育”,利用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冷静与理智地思考问题;对于性格直爽、耿直的学生,在谈话时,不妨单刀直入,简洁明了;对于自尊心强,好面子的学生,班主任则需要找准话题切入点,以“先扬后抑”的方式进行谈话。
小溪是班级里的电脑高手,成绩优异,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但是在八年级的时候,他忽然成绩急速下滑。父母都非常的着急。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孩子每天功课都做到12点,在父母眼里仍是一个认真学习刻苦的孩子,为什么成绩一落千丈呢?父母几番“拷问”,小溪仍旧是无言以对。考虑到小溪是一名内向且自尊心强的孩子,于是,我便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我们从音乐聊到配音,从电脑技巧聊到视频制作,我逐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原来,小溪想做网络平台up主,每天在父母回来之前的空挡时间,录制与制作视频,导致熬夜做作业,上课精力不集中。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沟通与选择教育策略,才能获得有效教育成效。
因时而异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由衷赞美,拉近距离;而当他们犯了原则性过错时,不妨施威,以维护规则的严肃性。在课外,不妨与学生一起娱乐,沟通的内容可以是当下的娱乐偶像热点,孩子们喜欢的流行音乐等,拉近彼此的关系,而在课堂上则保持一定的距离。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维持教学秩序、提高课堂质量的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中,也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慈眉善目、循循善诱是教育,类似母亲关怀的柔性教育;怒目金刚、当头棒喝,让他悬崖勒马是另一种教育方式,如父亲一般的刚性教育。你既要会“慈眉善目、循循善诱”,又要能“怒目金刚、当头棒喝”。只有这样,遇到不同的情形,班主任的沟通需要见招拆招,因势利导。
因事而异
一些非原则问题,多是学生的无心之失,不妨多留一点空间,多一些柔性,一个安慰的眼神,一句温柔的“没事,下次注意,这是成长的一部分”等言语,以维持与学生的亲密与信任的关系。
例如,乐乐是班级温柔腼腆的大男孩儿,但他有一个缺点,总喜欢把书包或者书本堆放在放在座位走廊。有一次,同学因为他的书包而绊倒。我注意到乐乐满脸通红、窘迫不堪地看着我,好似在等待我的暴风雨式的训斥。没想到我温柔地安慰道:不要害怕,同学没有受伤。但是你要记住,不遵守规则,便会给别人带来极大的困扰。这种害怕训斥到温柔以待的落差,让乐乐把这次教训牢牢记在了心中,从此以后,乐乐再也没有把东西乱放。
然而,学生触犯原则时,班主任要严格执行班级规则,多一些刚性,沟通时语言肯定,语气微怒,这样才能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
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主张。教育就是研究,研究你的对象,研究你的方法,研究你教育的效果,研究你自身的状态和发展。没有研究,误打误撞,照本宣科,班主任沟通中怎么应对具有情境性、特殊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价值冲突性的教育实践。因此,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研究,从而才能提高“择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