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大咖说 | 周傲英:“互联网+”是教育变革的机遇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周傲英

时间:2021-02-01 10:37:25

  编者按: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让2020年成为了对教育信息化而言尤为重要的年份。

  2021年1月3日,《2020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第三版蓝皮书的主题为“共享泛在智慧的教育新家园”。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央电化教育馆指导,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蓝皮书发布会暨主题论坛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教育界大咖齐聚,在2021年的开端,线上线下共话未来智慧教育。网络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50万。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与“第一教育”对论坛专家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整理,联合推出“蓝皮书大咖”说,以此共享专家智慧,同绘教育信息化蓝图 。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周傲英做报告

  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周傲英作了主题为“‘互联网+’是教育变革的机遇”的报告。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因何成功?、教育大数据如何赋能教育变革?“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周傲英在报告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以下为周傲音论坛报告内容,根据录音整理)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2020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蓝皮书》教育发布会。一个多月以前,我参加了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关于“互联网+教育”的座谈会。听了那次会议的讨论发言,受到不少启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28日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了“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所以,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互联网+”是教育变革的机遇。

  什么是“互联网+”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互联网+”。2014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大张旗鼓地推动“互联网+”。“互联网+”这个概念可以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来表述:

  一方面,“互联网+”是说互联网加上个什么东西,表示的含义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例子就有“互联网+图书馆”、“互联网+零售”、还有“互联网+游戏娱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BAT。

  我们这里特别强调深度融合。那么,什么才叫深度融合?打个比方简单地来说,深度融合指的不是物理融合,不是简单的混合。深度融合指的是化学融合、生物融合。深度融合会产生出“新品种”、或者“新物种”,融合的结果是新的,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指的是升级版。“互联网+”有我们熟悉的术语来说就是“信息化2.0”。经过这次疫情,我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互联网+”和“信息化2.0”指的就应该是“数字化转型”。

  什么叫数字化转型?用合适的英文来表达,就是Paradigm Shift。再翻译成中文,用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换套路”“变轨换道”,这与我们常说的“弯道超车”有很大的不同。通俗来说,就是事情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来说,疫情都是这次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助推器。例如:疫情推动了“网上预约挂号”,推动了“在线教育”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冠疫情是人类数字化迁徙的巨大助推器。没有被这次疫情推动的行业、机构或个人,很可能就是在不久的未来被淘汰的对象。疫情之后,一定会诞生一批伟大的企业。就像2003年SARS疫情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才真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回顾历史,1665年至1666年伦敦大瘟疫期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求学的牛顿回到伍尔索普的家中居家隔离,由于他这期间的贡献,现代科学也因此而诞生。

  柳传志在2018年获得“改革开放百杰人物”荣誉称号后给联想集团全体员的公开信再次重申,“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这句话对于身处大变局时代的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合适的。我们要去创新,也只有去创新才能获得凤凰后涅槃板的重生。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

  转型就是创新、是自我革命、是改变思维,是主动求变,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改变。

  疫情后的教育界亦是如此。我们作为教育者或者教育管理者,要改变教育,首先是自己要变。我们不仅要成为设计者、还要成为布道者,也要成为实践者。要想改变教育,这三个角色缺一不可。就像甘地说的:“欲变世界,先变其身”。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就是自我革命,首先要改变自己,再去改变世界。

  “互联网+”因何成功?

  “互联网+零售”=阿里巴巴,它是成功的。

  “互联网+图书馆”=百度,它也是成功的。

  ……

  我们现在讲“工业4.0”,我认为讲的就是“互联网+工业”。其实,工业对应的英文词是Industry,Industry翻译过来是“行业”。“Internet + Industry”指的就是“行业4.0”,也就是说各行各业都因为互联网而改变。

  我们可以用“互联网+医疗”作为“互联网+教育”的参照系。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示了互联网与卫生健康事业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疫情助推了“互联网+医疗”在诊疗服务方式、医疗保障结算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提高了稀缺健康资源的使用效率。医疗保障结算服务的联网服务很大的程度提高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为到外地医院看病就不用带那么多钱了,也免了事后报销的奔波。

  另外,人工智能也广泛应用于医疗服务,已经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读片,无论是CT片还是MRI片,人工智能的准确率已经超过或接近资深的医生。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从而把有经验的医生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

  下一步“互联网+医疗”还将广泛运用于加强医疗科技、促进管理创新等方面。借助“互联网+医疗”,整个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可能会因此而改变。同时,“互联网+医疗”也会进一步引入了市场化的机制,更好地体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这些都是值得“互联网+教育”来参考的。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都是为了人。“互联网+医疗”是为了生病的那一小部分人;“互联网+教育”也是为了一部分人,是为了受教育的那一部分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是为了学生,是为了这部分人的未来。所以说,“互联网+教育”要比“互联网+医疗”要难得多。但是为什么“互联网+零售”、“互联网+图书馆”走在前面?为什么阿里巴巴和百度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零售和图书情报这两个行业战线相对比较短;二是他们都是通过跨界、倒逼和颠覆从外部来打破和建立的。而医疗、教育不可能无中生有做这样的一个系统,所以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困难的地方。

  互联网为什么能够如此的成功?我们大家都知道,2000年前后是互联网泡沫(Internet Bulb)最大的事情,很多人做互联网的网站。那时大家都认为,网站只要有人访问,就能够赚钱,或者是就有办法赚钱。所以,一开始的认识就是,互联网经济就是粉丝经济、是眼球经济。用另外的说法,就是互联网可以实现流量变现。我当时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访问网站就可以赚钱?为什么流量可以变现?

  但我后来研究知道了,这其实是一种数据变现。因为我们访问了网站,网站就有办法收集我们的上网日志,也就是我们在网上的行为数据。网站收集了大量的行为数据,通过对行为数据的分析,就可以洞察我们的兴趣偏好。有了对兴趣偏好的掌握,就可以做精准的广告、精准的营销、精准的推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经济就是智慧经济,流量变现的根本是数据变现。如果说上述的流量变现、数据变现的模式是互联网的上半场,那么我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一定是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的要旨核心就是盘活所有资源。举个例子来说,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互联网下半场的序曲。这对我国尤为重要,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如果用分享经济,我们就不必像美国、澳大利亚那样消耗大量的资源。所以 “分享经济”其实就是提高效率,是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也是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同时,因为分享经济是需要信任的,所以我们必须发展新的技术来建立这种信任,当前这种新技术的关键的基础设施就是区块链。

  为什么我要在这里特别提到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和区块链。因为在我看来,教育本质上就是分享,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分享系统。因为教育就是老师把他所知道的东西分享给学生,老师在分享过程中进一步提供认识,这是教学相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同侪学习,是互相学习,是一个分享过程。前面说了,分享需要信任。想一想,为什么我们需要考试?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建立一个例如区块链基础设施这样的信任机制,所以要通过考试来决定到底应该给多少分,评什么等级。如果我们这个分享系统里面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可供判断学生的等级,那我们将不再需要考试。

  教育大数据赋能教育变革

  再看看教育大数据。我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互联网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给出的结论是,根本原因在于数据。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大数据企业,都是靠数据发家致富和持续发展的。

  那么,数据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数据有如此大的威力?我们在很多场合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数据是新能源。很多人在讲“数据是新能源”的时候,经常用石油来比拟数据。“数据是石油”,“数据是金矿”,类似的说法不绝于耳。我觉得,但凡拿石油来比喻数据的大概都是没有真正理解数据本质的,不知道数据的根本所在。在我看来,“新能源”的那个能源对应的英文单词应该是Power。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说Power的时候,不言自喻的是在讲“电”。“Power On,Power Off”就是在说开关电。所以,更准确一点来说,数据是新的电(Data is Power)。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数据是第三个Power。在数据之前还有两个Power,第一个是“蒸汽能”,称为Steam Power,第二个是“电能(Electric Power)”。正是因为人类认识和使用了蒸汽能,机械化大生产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才从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到工业经济阶段。蒸汽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和技术原本是分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在发明蒸汽机和发展机械化以前,科学是以独立于技术而自成体系发展的,没有特别强调实用性。我们古代也有科学家。古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大发展?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用上,没有和技术发展形成密切的良性互动。因为有了蒸汽,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发生了,科学进入发展的快轨道。电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二个Power。自从1882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交流电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发电机以来,世界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因为人们对电能的认识和使用而得以发生。蒸汽能和电能分别促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分别成就了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和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互联网公司的巨大成功,有力地彰显了数据的威力。互联网企业本质上都是大数据公司和广告公司。他们利用用户的行为数据来提供精准的服务,包括精准的广告、精准的营销、精准的推荐。我们国家不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但在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里面,没有一个国家是像我们这样,没有一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像我们的总书记、总理那么重视互联网、重视大数据。每一届政府特别强调大数据的重要性。回顾一下,以“两会”热词串起来,2013年讲大数据,2014年讲“互联网+”,2015年讲创业创新,2016年讲供给侧改革,2017年讲分享经济,2018年讲人工智能,2019年讲区块链。到了这2020年的最后几天,我们在讲“需求侧改革”,供给侧和需求侧是需要联动的,当有了数据,需求和供给两则就可以发生联动。

  我们处在一个“大变局”的时代,这不仅仅是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从技术的视角来看,人们开始认识和使用“数据能”,就像当年发明和使用电能一样。我们回头想想,一百四五十年以前,有了电能以后,这个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报告厅的很多设备,都是因为有了电以后才有的。如果没有电,停留在蒸汽时代、或者用蒸汽时代来思维,我们所处的世界还会是现在这样吗?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电报,不会有电脑、也不会有网络。所以说,这是一个大变局的时代,大变局的时代就是“一切重构”的时代,就要“发明未来”的时代。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所以才要发明未来。未来是在想象当中的,现实中不存在,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发明未来。

  当前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数据是这个时代的新能源。在农业文明阶段,典型的特征是用马力,也就是Horse Power。在用马力的时代,我们国家是稳稳地立于世界的中央。当蒸汽机第一次发明出来以后,我们没有赶上趟。当交流电发电机发明出来之后,我们也没有赶上趟。我们基本上是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四十年在我们补齐了西方发达国家以前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发展。正如不少有识之士所认为的那样,人类正在从工业经济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如果我们能够把“互联网+”以及“数据”的根本真正认识清楚,充分发挥它们的威力。我们国家和民族就会重回世界的中央,我们的教育也会重回世界的中央,中国就可以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字化其实是一个很老的概念,1996年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未来学家、《Wired》专栏作家、MIT教授, 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Nicholas Negroponte)就提出了数字化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的实践,对其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数字化其实就是数据化、数智化。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大数据企业,它的数据就是人的行为数据。

  AlphaGo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告诉大家人工智能多么有用、多么重要,它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能够解决原来根本没办法想像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数字化就是互联网思维和数据思维的信息化。

  什么叫互联网思维?我总结出来的说法是,互联网思维就是痛点、免费、激励。互联网的思维就是要找到“痛点”,从一个“点”上解决问题。所以我说:农村包围城市,以点带面的方式。互联网思维就是不要一上来就说钱,就收费。教育不是做生意,但一定要挣钱;教育不是做慈善,但一定要慈悲为怀;教育不是做公益,但是一定要有公益心。要有激励机制,在学校给小朋友戴小红花就是激励;年终要开表彰会,表扬先进,就是针对老师的激励。数据思维的含义是指,我们要认识到数据是Power,不单单是生产要素,这个生产要素是很特别的生产要素,就像当年的电带来的一样,并且它比电带来的变化更彻底。因为电和蒸汽只造就了一个工业经济,而数据可以用一个Power造就数字经济,这个当然意义非常重大。数据具有“以人为本”的属性;数据会带来人类认知和科学范式的改变。

  这个时代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据提供了汇聚、关联和使用的平台,称其为“大数据”的根本原因就是数据的汇聚和对齐(关联)。数据我们祖先老早就认识到了,中文的“数据”概念就是以数为据,在大多数外国语言的单词里面可能没有这个意思,没有向我们这样强调“据”。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的时候,人们就知道那是数据。数据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就是设计思维,今天我们看到蓝皮书里面有提到Design,就是要以人为本来做、要有同理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设计。用数据来达成这个目标。

  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如果我们对于孩子需求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怎么去为他们服务?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改变,它会带来非常新的东西。数据是支撑我们对需求的洞察。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

  再说说我对“互联网+教育”本质的理解。我觉得“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信息化2.0,目标是实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是工业时代的,甚至是工业时代混合了农业时代的特点,现在我们要迁徙到数字文明和数字经济时代去。

  “互联网+教育”是智慧教育的发展之道。什么叫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向互联网企业看齐。在我看来,智慧教育就是要用创新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中国教育智慧。这些教育智慧在我国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具备了落地实现的技术和思想条件。“互联网+教育”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是中华民族再次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陈宝生在2018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以“畅想2049”为主题的采访节目中,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的愿景。我觉得,把愿景变成现实的不二之路就是深入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方面,互联网企业做得非常成功,数据是其中的关键要素。我们教育领域的人应该还会领会和学习互联网的成功秘诀。

  我前面说过,“互联网+教育”也就是教育信息化的2.0。根本变化就是要把以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就是以师生为中心。学习互联网,不是靠行政命令来强制使用,而是要允许用户“用脚投票”。互联网企业推出每一个产品或服务(APP),不会让用户去接受培训,也没有大部头的使用手册。传统的信息化都主要是“to B”的信息化,其实互联网成功是“to C”的信息化。教育就是要“to C”,如果只是“to B”可能就是把领导对付完就行了。领导对付完了,没办法让师生满意、其实这个信息化是失败的信息化。信息化很像是做一座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是为了支撑露在外面的那部分,也就是为师生服务的那个APP。传统的信息化是“to B”的、互联网的信息化是“to C”的,习总书记讲的能给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的信息化就是传统信息化和互联网汇流以后的信息化。

  我们再来好好反思一下在线教育。面对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大疫情,最大规模的线上教育经受了一次大检阅。2020年4月份腾讯采访我,我总结了“无互动、非在线;无主动、非学习;无数据、非智慧”这几句话。在线教育提供了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可能性。IT是用来帮助学习的、我们不是来学IT的。现在的孩子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应该认识和理解。

  丘吉尔说:“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

  经过疫情带来的这场大检阅,经过深刻反思,在线教育一定会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借鉴互联网的成功的经验,“互联网+教育”的判断标准就是,一、有没有采集真实数据。平台不仅仅是提供服务,更重要是搜索数据。二、数据有没有形成闭环。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为了解决问题,没有目的收集的数据其实是垃圾数据。数据是为了使用而收集的,所以要形成闭环。三、是不是“以人推己”,不是用仅仅自己的数据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用其他所有人的数据来解决具体人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乔布斯之问,那就是“为什么信息技术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对于教育的改变小得令人吃惊?”。这是乔布斯2011年5月在去世之前跟盖茨见面时发出的感慨。拿来主义的技术是改变不了教育。要想用技术来改变教育,必须立足变革教育,来研发专门的技术,我称之为教育科技(EduTech)。我经常说教育科技ABC(EduTech ABC)。ABC的一个含义就是起点和起步,另一个含义就是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还可以加上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和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教育是所有行业里面难度最高的,它是关于人的、并且是关于人的未来的,千万不要把用于管机器的东西用来解决人的问题,不要把解决病人的问题来解决教育学生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教育来解决、来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我们原来不能解决,为什么现在能解决?因为我们有了数据,我们有了Power,我们必须从小的地方做起来。

  教育是关于人的研究,它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新的时代,有了人的行为数据,数据密集型的科学发现就成为可能,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也就应运而生。我们能不能把教育变成一种科学?科学是讲因果关系,数据可以帮我们找到关联关系。基于数据分析得到的关联关系,一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可以帮助我们进而去来找到因果关系,这本是是科学研究的一种进步。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来用数据解决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大家经常都在讲“万物互联”,其实将万物联在一起的不是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其实“万物”是靠数据联在一起的。所以说,数据是万物互联的媒介和桥梁。我们在讲“万物互联”的时候,隐含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人是万物之灵”。技术和平台是用来采集数据的,数据都是为了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人在回路”不言而喻。把数据真正用起来、可以加快人的现代化进程。

  总结一下我的发言:“互联网+教育”本质上是理念和思维的转变,是自我革命、是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就是数据化、数智化。数据是新的Power,会带来教育变革、会催生新的数字经济。我们可以回归到从应用到技术到科学创新之路的正确道路,应用、技术和科学的三者相互促进能推动科技的发展。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