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华大学 杨玉璋 孙庆华
温仰春(1904~1981)
回首百年峥嵘岁月,东华大学曾有这样一位老校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就是温仰春。
温仰春1904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一个佃农家庭,青年时期受到《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老师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投身到工人、农民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饶和埔游击根据地领导人之一,参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领导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历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华东纺织工学院院长等主要职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七”事变后,温仰春任新四军二支队秘书长,从事统战与干部培训工作。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以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用马列主义教育干部。开办党校的物质条件极其艰苦,温仰春却常常乐观地对同志们说,“天当房,地当床,糠菜树皮当主粮,上战场杀敌人需要它,咱们办党校学习马列主义更少不了它。”于是,草棚当校舍、土堆当讲台、膝盖当课桌,战士在这里得到了理论武装。
1957年春,温仰春被任命为华东纺织工学院代院长,后任院长。长期从事党的干部教育和组织工作的他,深知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此后十载春秋,温仰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高度责任感,始终抱着忠实积极、顾全大局的态度,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在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的沃土上,深耕易耨,硕果累累。
温仰春工作笔记
在高等学校工作究竟依靠谁?这是解放初期高校工作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严峻的课题。温仰春认为,在高等学校工作就是要依靠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他一到华东纺织工学院,就团结教师,有组织、有规划地部署师资培养工作,培养了一批学科和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他亲自来到棉纺教研室蹲点,取得经验后,以点带面,在全校推广。他带领老一辈东华人,调整办学规模,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国家产业发展……终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在196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纺织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温仰春同志非常关心师生,平日住学校单间宿舍的他,差不多每天晚饭后都会与老教师、干部们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思想脉搏。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副食品供应紧张,温老每有所得,都要分赠给周围同事。华纺老院长钱宝钧曾撰文怀念温仰春同志,“有时我们间也有不经预约到对方家中访问的机会,无拘无束地聊聊天,喝喝茶,这种友情是淡淡的,韵味深长的。”曾与温仰春共事的退休教师苏慧娥回忆说,“他当时住在华纺、吃在食堂,一到晚上就走门串户,主动接近教师,与之促膝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关心什么”。
温仰春日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虽然在华东纺织工学院工作只有短短的十年,但温仰春同志竭尽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满腔热血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精神代代相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从温仰春老校长的故事里,学习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不怕艰难困苦,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习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坚持党性,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一代代东华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精神,为建设“奋进东华”,实现学校高质量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编辑│袁曼舒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