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大学电影学院 刘海波
【开发者】
“光影中国”系列课程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多位教学骨干的一次集体作业,由教务处顾晓英教授指导,电影学院副院长程波牵头,集合了刘海波等五位骨干教师进行课程研发。
设计初衷
上海大学有成功的思政课创新经验,“大国方略”“创新中国”等系列课程是全国知名品牌,我有幸应课程负责人顾晓英教授邀请在不同的课程里就上海电影产业发展、上海大学的电影教育创新等话题做过演讲。
2019年底,学校和学院各方面都觉得有必要由电影学院开发一门面向全校同学的电影思政课,利用电影直观性强、以形象和情感打动人的特点,向全校同学介绍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想象。学校教务处由顾晓英教授指导,电影学院由程波副院长牵头,集合了我们五位骨干教师进行课程研发。
我承担的两讲是“中国时刻”和“中国脊梁”,这是我提出的题目,也是我一直想讲的题目。不仅因为优秀的电影往往要捕捉戏剧性的历史时刻、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更因为我在观看这些电影时,常常被历史命运的转折节点和身处这一节点的历史人物选择所触动和感动,我希望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同学们,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
中国电影浩如烟海,中国概念博大精深,如何按照上海大学短学期要求用十次课程完成这个课题是研发团队碰到的第一个难题。经过几次头脑风暴,大家形成共识:第一,这个课程是面向非专业学生的思政课,必须打破专业教学中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的常规模式,全新设计课程体系;第二,在本课程中,电影作为材料而不是作为本体出现,我们从电影里有什么——时间、空间、历史、生活、人物、声音等出发,结合我们打算给学生们传递什么——悠久的历史、大好的河山、优秀的民族、伟大的政党、博大的文化、丰富的现实等,提出全新概念,串联不同维度。由此,我们提炼出如下十个专题:山川中国——电影中的大好河山、自然及人文景观;城乡中国——电影中的多元生活空间;中国时刻——电影对重要历史节点的表现;中国脊梁——电影中的民族英雄形象;多彩中国——电影中的色彩与文化;日常中国——电影中的衣食住行和烟火气;传唱中国——电影中的经典歌曲;中国根脉——电影中的传统文化;中国面孔——电影中的老百姓、小人物;少年中国——电影中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形象。十个专题由五位教授分头准备,每人两个,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力争做成精品;具体上课时则又鼓励进一步创新,动员本院本校乃至校外专业人士到场助阵,让教学开展的生动活泼。
课程片段
我以“命运”两个字来破题开讲“中国时刻”,提问同学们如何认识命运,是否认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然后以马克思在《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中的一段话回答:“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强调要在规定性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手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是如此,既有时势造就的规定性,也有由英雄人物和广大民众共同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决定民族命运的历史时刻,我们因为抓住或者错失而留下历史的荣耀与遗憾。不过,对电影创作来说,影片所极力渲染的“富有包孕性的历史时刻”未必与历史书写完全重合,历史的重大事变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既有积累性又有突然性,艺术常常钟情于“蝴蝶效应”中蝴蝶轻轻一扇翅膀的那个戏剧性时刻。例如在中国古代史中,秦始皇统一中国无疑是重大历史时刻,但是电影人却更钟情于“荆轲刺秦”失败的历史事件,拍出了《荆轲刺秦王》(导演陈凯歌,1998)《英雄》(导演张艺谋,2002)等经典佳作,看过两部影片的片段,我向同学们提问“谁是英雄?秦王还是荆轲”,引导大家辨证分析历史,区分历史主义和人道主义等不同维度。
限于时间,课程结合电影主要聚焦在“决定中国近现代历史命运的十个历史时刻”,包括“鸦片战争”——谢晋导演《鸦片战争》(1997),“辛亥革命”——张黎导演《辛亥革命》(2011),“中共建党”——李歇浦导演《开天辟地》(1991),“七七抗战”——李前宽、肖桂云导演《七七事变》(1995),“重庆谈判”——李前宽、肖桂云导演《重庆谈判》(1993),“开国大典”——李前宽、肖桂云导演《开国大典》(1989),“恢复高考”——江海洋导演《高考1977》,“香港回归”——陈凯歌、薛晓璐《我和我的祖国之回归》,“北京奥运”——陈凯歌、宁浩《我和我的祖国之北京你好》。在观看影片精彩片段,介绍影片和历史的同时,也补充党史上的诸多细节,例如从鸦片战败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指出中共建党的历史必要性,补充介绍中共建党与一大的关系,一大的会期和会址考证,从《七七事变》与《重庆谈判》介绍中共与红军扛起北上抗日大旗是对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对舆论制高点的成功占领,介绍1945年重庆谈判破裂的实质是中国面临的两条道路之争,1949年及早建国的战略考虑和巨大意义,中国高考制度的变迁及恢复高考的历史细节,香港回归和北京奥运对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里程碑意义等。
课程最后,我把2020年党中央坚强领导、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全体中国人积极配合而取得的抗疫胜利作为第十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时刻,这个时刻仍在继续,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应邀到场的两位音乐系同学拉响了小提琴二重奏《我和我的祖国》,让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沉浸在自豪和感动中。
编辑|施庆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