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师范大学
从安义路的63号到思南路的73号,从香山路7号到重庆南路205弄54号,从淮海中路1843号到茂名北路120弄7号。上海数百处革命遗址遗迹是传承红色基因珍贵的历史长廊。我们走进红色纪念地,瞻仰先烈、倾听红色故事。为了心中的信仰,先辈们不为利益所动,不怕流血牺牲,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追求梦想?如何继承他们的胆识与智慧?革命领导人来沪的活动史迹的重走,在每一个场馆当中,我们都仿佛置身历史,和先辈们进行着时空对话,感受着他们对于当代青年荣耀的召唤!
红色研学线路图
让我们一起跟随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红色寻访队伍,触摸历史的建筑,跨越错位的时空,感受荣耀的召唤。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1949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占地面积4844平方米,馆藏文物1.3万余件。基本陈列以故居主楼为代表,辅助陈列为宋庆龄文物馆,以宋庆龄生平和寓所生活为主线,展陈孙中山、宋庆龄的手稿、信函、照片、生活用品等文物。1981年10月揭牌建馆,1988年5月起向社会公众开放,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
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61年3月4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孙中山文物馆毗邻孙中山故居,是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文物馆共有三层、八个展区(其中第三层是临时展览),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
上海韬奋纪念馆
韬奋纪念馆位于重庆南路205弄 53、54号,建筑面积354平方米,原为韬奋故居。1956年,中央文化部批准在此建立韬奋纪念馆,1958年11月5日正式开放。目前,53号作为辅助陈列室,介绍韬奋生平事迹;54号按原状恢复韬奋故居。
该馆设有故居和辅助陈列两部分。故居系邹韬奋在30年代居住和工作的地方。1959年5月26日被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按原状布置,展出实物绝大部分是原物。辅助陈列部分以图片、实物和文字说明,反映了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发展。并陈列了国家领导人的题词。2003年1月,纪念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茂名路上海毛泽东旧居
上海毛泽东旧居,位于茂名北路120弄7号,是毛泽东第九次来上海工作期间(1924年2月至年底)居住的地方,现作为上海对外开放的毛泽东寓所纪念地之一。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这是一幢富有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弄口竖立着“甲秀里”字样的牌坊,弄内青砖铺垫地面,毛泽东诗词碑刻镶嵌在青砖墙上。上海毛泽东旧居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入口处,迎面是一组塑像。这是毛泽东一家人在竹林下小憩的情景,这个情景深深地感染着参观者,感受毛泽东一家人幸福的时刻。一楼展厅为主题陈列室,介绍了1924年2月至年底毛泽东在上海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楼设有《毛泽东在上海》专题展览及蔡和森、向警予专题陈列室,大量的实物、模型和场景,使展览形式新颖、凸显个性。1977年,旧居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0毛泽东旧居
安义路毛泽东寓所旧址,位于安义路63号,解放以前叫"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从1920年5月5日抵沪至7月初离沪,毛泽东一直居住在这里。期间,他成了“四件大事”。毛泽东以"驱张"代表团成员身份,从北京来沪,在安义路住所发起成立“湖南改造促成会”倡议,并发表了《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湖南建设问题商榷》《湖南人民的自决》等文章;在此期间,他列席“半淞园会议”,讨论新民学会的任务、活动原则、入会手续等;当年5月9日,他还到洋泾浜法国码头,欢送6名新民学会的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他还多次前往老渔阳里2号拜访正在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陈独秀,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这幢沿街的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楼下是客堂间,放着一张方桌和几把椅子,用来会客和吃饭。楼上是卧室,当年毛泽东就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旁的板床上。
带着问题去寻访
1. 邹韬奋生前未入党,却为何被许“吾党的荣耀”?
参考:回顾邹韬奋的一生,从1922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开始,他就一直秉持“为大众做喉舌”的宗旨,针砭时弊,关心民众生活,揭露军阀、官僚政客的丑态,深受读者喜爱。1944年7月24日,年仅49岁的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心中夙愿,口授遗嘱再次提出入党申请。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虽然邹韬奋生前未能入党,但中共中央在致其家属的唁电中称他为“吾党的光荣”。毛泽东为之亲题挽词,赞扬他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也感慨地说,邹韬奋经历的道路,就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2.为什么宋庆龄用的打字机放在卫生间?
参考:宋庆龄故居里,两间卧室的中间是一个卫生间,里面摆着一台旧式打字机。宋庆龄擅长用英文写作,打字机是她最常用的写作工具。这台美国产的“皇家”牌英文打字机是宋庆龄在上海家中使用的,伴随了她很多年。宋庆龄起草的许多重要文章和给友人的英文信函,大多出自这台打字机。据说宋庆龄在晚间打字的时候,怕打扰到别人,所以打字机放在了卫生间。
3. 五一劳动节,天安门广场为什么要摆放孙中山画像?
参考:这背后既有官方节日礼仪活动规范的原因,更重要的源于全体中华儿女对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的敬仰和崇敬。孙中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在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中,虽屡经挫折,却始终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由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孙中山的画像就被摆放在天安门广场。20世纪50年代开始,每逢“五一”“十一”都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起孙中山像。如今,重要节日时在天安门广场摆放中山先生画像,是缅怀和致敬,更是告慰与自励。
4. 邹韬奋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参考:出版、读书界中人说,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主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那种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同时,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无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一个个封闭,他一个个重新建立,又将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全数封国民党迫害而被迫流亡,但他一直到停止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这种为真理而战斗不屈的精神,同样是我们要永远学习和汲取的韬奋精神。
5. 为何1920年毛泽东居住在上海?这一时间有何特殊意义?
参考: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七部副主任刘荣刚的讲述中,毛泽东与上海的真正结缘是1919年3月14日:他第一次来到上海,既是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送行,也是绕道回长沙探望患病的母亲。“1920年5月毛泽东第三次来上海,那天恰逢马克思诞辰纪念日。他居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内,也就是今天的静安区安义路63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介绍,这次是他思想转变的重要时间节点。据史料,在与陈独秀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最终坚定了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透露一个细节,毛泽东在填写入党时间时,填了1920年,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他一旦坚定了他的这个马克思主义信仰,他可能就把这个作为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起点。
本线路由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团委联合推荐
编辑| 陆芸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