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双减”,静安教育在行动(四) |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

来源:静安教育

时间:2021-12-07 16:31:04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静安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系统谋划,全面安排部署学校“双减”工作。区教育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开拓创新,以学生为本,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断提升静安市民对教育的满意度。

作业“赋能”提高效益,课后服务助力“双减”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一:加强校本作业管理,提升作业效能

(一)以作业评价为“杠杆”,撬动作业质量的提升

学校借助K12平台,研究各学科作业结构的合理性,协调各学科作业的均衡度,调整、改进作业内容和结构,加强对教师作业布置的管理。

图片

图片

(二)以实践性作业为抓手,提升作业品质和内涵

为了改变当前学科学习中碎片化、割裂式的教学倾向,发挥大单元教学的功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情境的能力,我校开展了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提炼了“表达表现、实验探究、设计制作、社会参与”四种基本样态的作业模式。

(三)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突破口,探索生活化的作业

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设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如地理学科教研组和生命科学教研组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建设绿色静安、打造生态城市的热点话题,创设“校园绿化小当家”的生活化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校花坛设计绿化方案。

二:筑优校园主阵地,营造育人新氛围

学校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学习时刻60分”+“自主时刻60分”+“温馨时刻30分”的“三段式”课后服务模式,让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获得有质量的课后服务。

(一)细化“学习时刻” (15:30-16:30)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从“国际视野、大家风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四个维度出发,为学生们提供全面而个性的学习体验和经历,培养兼具“崇德尚礼、身心向阳、开放尊重、美美与共、创新实践”五大特质的风华初学子。学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在“学习时刻”为六至九年级学生提供了各类实践性学习活动的选择。

(二)优化“自主时刻”(16:30-17:30)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如利用“课堂宝”开展英语听说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支撑,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益。

(三)深化“温馨时刻”(17:30-18:00)

充分整合利用家校社区资源,积极为学生打造具有深度和热度的“温馨时刻”。学校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化身导师分享自己的职业生涯体验;新闻课堂紧贴社会热点。

为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我们回归课堂,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筑优校园主阵地,营造育人新氛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引领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立足问题解决,创新作业方式

——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科素养、综合素养以及创新素养,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命题。创新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多元作业类型、多渠道表达方式,多方位评价机制,基于课标、立足学生问题解决,创新作业方式,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学业“提质增效”突破口。

一:基于素养培养的创新作业设计

1、学科素养的培养:

各学科都有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知识内容,单一的、传统的学科作业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通过创新作业的有效设计,既能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是一件有趣的事,又能培养学科素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多一些思考、更多一些畅想,让原本机械单调的作业变得更具个性化、更有思考性。

2、综合素养的提升:

除了学科素养外,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也显得尤为重要,具体体现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以及审美与表现。学校在设计创新作业的同时兼顾到这些综合素养的提升。

3、创新素养的凸显: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培养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设计创新作业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

二:立足问题解决的多元作业类型

1、源于学科素养的拓展型作业

各学科单元目标中都有相应要落实和达成的核心知识点,梳理知识点、设计问题链形成有助于学生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系。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了整理思维、升华思维的作用。在实践中,我校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素养。

如:五年级数学学科中关于“小数”的概念和二年级英语学科中关于“食物喜好”的罗列,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梳理和英语词汇的归类,回顾旧知,形成知识点的螺旋上升,达到学生自主小结阶段学习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的体验型作业

各学科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来自于学生生活问题解决的题材,通过设计观察、发现、尝试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型作业,让学生在真实感知中解决学科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

  如:四年级语文关于“观察日记”的方法指导,四年级道法关于“少让父母操心”为主题的24小时作息复盘,都同时引导了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生活体检中获得学科目标达成。

图片

图片

  3、启迪创新思维的设计类作业

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从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各学科根据教学内容的适切性,设计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类作业。在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实践”中,可以看到教师这样有趣、有效的作业设计。

如:科技学科围绕“桥”的主题展开了全年段的“未来之桥”的设计,结合学生自己对于该主题的思考,进行作品设计理念介绍的创新作业。

图片

图片

4、同主题多学科的探究类作业

基于一个主题设计多学科的探究类作业,涵盖美术、科技、音乐、体育、道法、校本等学科,围绕“竹趣”这一主题,对于竹子——这种自然艺术的创造媒介有了全新的认识。竹子不再是一根普普通通的自然物,通过教师的探究类作业设计变成了视觉艺术与功能创意改造的创意源。

  如:美术学科指导学生进行利用竹子装饰挂帘的制作,让学生在制作中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同时音乐学科也利用竹子的特性,指导学生制作竹子乐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奇妙。


图片

图片

  三、激发学习内驱力的创新作业展现方式

学习内驱力通常是指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赢得他人的获同感以及提升学习的自主性这几方面。通过设计多元的创新作业展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不断提升学习品质和素养。

1、设计思维展

五年级的创新素养课——“未来创造家”课程为学生们搭设创新思维的展示平台,通过主题为“衣食住行”的课程,立足问题解决,在探究、创造、合作中完成设计思维展,同时让学生以团队为形式介绍设计思维的全过程,在不断思辨中激发学生反思、辨析、整合的逻辑思维以及流畅表达的综合能力。

2、项目化作品展

通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设计、思考、实践,以静态、动态的创新作业形式呈现项目化学习成果,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实践能力,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新品质,激发了学生不断挑战、主动探究的意思。

3、 TED演讲

以TED演讲方式进行创新作业成果展示,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度,同时也是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及提升团队成员的默契合作度。这些年各学科的创新作业都积极尝试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汇报展现。

4、学科专利申请

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作业会产生不少学科专利项目,学校积极搭设平台,鼓励学生多做做勇敢的尝试、多想想解决的方案,把创新作业设计成果进行学科专利申请,分年级的展示舞台上常常会看到学生的奇思妙想。

5、学科节活动

各学科的学科节活动,学校会围绕学科特点设计多种类型的学科活动和竞赛形式,这也是创新作业紧密结合学科素养推进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诵读达人、趣味配音、魔方NO.1、运动明星等活动展现学生多元素养。

6、小创档案馆

每一届学生最具创意的设计都会在学校的小创档案馆留下足迹。或是创意设计成品、或是创新设计方案亦或是记载了一个创新作业整个过程的记录册。这都是学校在学生创新品质培养过程中的一个个最真实的缩影,见证了和田路小学创造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矢志不渝的贯彻精神。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