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对父女创作并演唱沪语抗疫童谣《蛤蜊炖蛋》,致敬“大白”,期待春天!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鹏

时间:2022-03-19 13:45:00

蛤蜊炖蛋 ,伊本来是只菜 

在上海 ,吃过的人侪讲赞 

蛤蜊炖蛋 ,伊的味道变脱哉 

乃么在上海 ,吃好就跟侬bye-bye 

跟侬晏歇会 ,十四天之后再出来 

闭环防疫办 ,核酸上门采 

开好误工单 ,蹲(待)在屋里向上班 

厕所到灶披间 ,每天N个循环 

……

这两天,一首名为《蛤蜊炖蛋》的沪语歌曲,朋友圈广为流传。原来,徐汇区南模初级中学六年级学生王琦乐与老爸——上海童谣唱作人王渊超一起为上海抗疫创作并演唱的歌曲。王渊超还把自己的微信头像,也换成了《蛤蜊炖蛋》的卡通形象。

他们用沪语童谣这种富有“上海味道”的方式,鼓励小伙伴和家长们共克时艰、度过难关。

2.jpg

受到上海话谐音启发,萌生创作抗疫歌曲的想法

在沪语中,“蛤蜊炖蛋”与抗疫期间大家熟知的“隔离等待”读音相同。这也是启发王渊超进行沪语童谣创作的灵感切入点。

王渊超告诉记者,此前,网友们笑言:“青春才几年,疫情已三年”,觉得蛮有意思的,就写了一首很短的歌,歌词是:“青春才几年,疫情已三年。隔离等待,我的青春像小鸟一样不回来。”

没想到,歌曲刚刚录制好,王渊超全家就接到了隔离14天的通知。朋友们鼓励他,可以做一首隔离期间的主题歌曲。

有了自己隔离在家的亲身体验,王渊超很快地写了这首名为《蛤蜊炖蛋》的沪语歌曲,短短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首歌的创作和录制,并拍摄了吉他弹唱独唱版的视频。

“蛤蜊炖蛋”本来是一道很美味的上海家常菜,如今变成居家隔离、配合政府疫情防控的诙谐代名词。这两天上海很多街镇都在做核酸检测,王渊超和女儿居家“蛤蜊炖蛋”时,录制了合唱版本。

“今年已经是第三年面对疫情了,人们面对的新问题是居家隔离时如何调整心态并继续有质量的生活。”王渊超和女儿想把这首歌献给大家,为上海市民打打气,共同守“沪”,等待春天到来!

IMG_5650.JPG

“蛤蜊炖蛋”致敬“大白”,

亲身体会他们的不易

医护工作者 ,没日没夜上班

社区的志愿者 ,有家不能回 

抗疫在上海 ,齐心协力就来三 

蛤蜊炖蛋 ,味道邪气赞

隔离等待,春天就要来

在“蛤蜊炖蛋”这首歌的歌词里,提及了志愿者、医护工作者辛勤工作,还有居民居家办公,小区排队做核酸等内容。歌词贴近生活,亲切自然。

王渊超说:“此前,自己和女儿大多是从网络文章中,了解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辛劳。此次全家隔离后,切切实实感受到‘大白’是怎样守护者百姓和城市的安康。”

他回忆说,“大白”们首次上门来采集核酸已经是凌晨1点,他们几乎不眠不休地完成采样任务。此外,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非常辛苦,他们全家居家隔离后,社区志愿者会来帮忙接收快递和收家里的垃圾。

“昨天因为小区要核酸,实在忙不过来了,还跟我们打招呼说,请我们把垃圾在家里多留一天,因为人手不够,没办法来帮忙收垃圾了。社区的工作者这几天都忙到凌晨甚至通宵的。”说道此处,王渊超十分动容。

1.png

带有主题的沪语童谣,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王渊超是一名沪语童谣创作人。在他成名的年代,年轻人中间传唱度颇高的都是中国香港甚至海外的流行金曲,如果不是后来女儿的出生,或许王渊超至今仍然是一名“流行歌王子”。

2010年,女儿小王王出生后,从第一首沪语童谣《乖囡香喷喷》开始,王渊超把女儿的成长点滴全部放进歌里,陆续创作出《Me More Say》(棉毛衫)、《Do Re Mi So La Si》等歌曲。

随着女儿日渐长大,父女俩时常同框演唱,歌曲的素材从生活日常到四季轮转,国际新闻专业出身的王渊超最不缺乏发现“选题”的眼睛。

“自己小辰光,沪语童谣并不是从课堂上学习的,主要还是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交流和沟通,例如有些童谣小调就是来自于卖棒冰师傅的叫卖哼唱。”成年后,他再也没能听到新流行起来的童谣歌曲了,这也是他业余时间创作童谣的原因之一。

他的上海童谣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成为学校里的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旋律。而像《垃圾分类再垃圾倒》以及这次的《蛤蜊炖蛋》,都是紧跟时事创作出来的。

按照王渊超的设想,这类歌曲不仅能让00后、10后们更了解上海文化和沪语,也是最好的教育素材,让孩子们了解社会发展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