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校园、守护家园,上海大学生志愿者闪耀战“疫”微光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洪卫林

时间:2022-03-29 10:28:13

3月26日,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2019级博士生王群龙在上海市杨浦区鞍山八村忙碌了一天,始挨家挨户上门发放试剂盒,指导社区居民做抗原检测。这是继10天前为社区居民做好核酸检测预约登记后,他又一次投身社区志愿服务。

王群龙的忙碌身影,不仅是上海大学生志愿者用青春力量抗疫情的闪亮片段,也是上海教育系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生动缩影。

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上海无数大学生志愿者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筑起亮丽的战“疫”风景线。

“我带室友过去,我们都是党员!”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3月以来,上海高校实施封闭管理和准封闭管理。在高校校园处于一定封闭状态的情况下,承载着约70万师生的校园运转,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勇往直前。

“我带室友过去,我们都是党员。”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研一学生邱泳文在群里得知宝山校区要连夜进行核酸检测的消息,毫不犹豫地发出这句话。当他把要去当志愿者的消息告诉室友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也想去!”于是,四个年轻人不约而同,都报名成为志愿者。

上海大学邱泳文同学和他的同伴们忙碌在志愿服务一线

“请同学们提前准备好登记码,排好队。”根据现场的情况,邱泳文和聂良兵同学负责在核酸检测现场引导同学,一晚上,他们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但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不要着急阿姨,我来帮您。”刘志涛同学当天晚上主要是帮助不会处理“健康云操作”的阿姨和留学生,一整个晚上都没闲着。第二天,他还协助辅导员完成代领40余名同学的笔记电脑、书籍等东西,解决因跨校区影响同学们科研任务的难题。

“这个让我来搬!”张函同学当天负责的是物资的搬运和发放,能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感到十分开心和自豪。

3月13日上午,复旦大学发布关于启动校园准封闭管理的通知。“小气泡”如何每天多次融入“大气泡”,接驳车怎样运行,如何加强宿舍生活园区保障力量,许多新的管理问题摆在眼前。

复旦大学学生党员服务队火速集结

很快,一张征集党员服务队的问卷在同学间迅速流传。当天晚上,邯郸校区学生党员服务队火速集结,包含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近四百名同学。负责“气泡”对接管理的本科生党员服务队分为东区、政通路宿舍、南区、本部、张江5个分队,从3月14日校园准封闭管理的第一天就开始为师生们服务。

复旦大学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们踊跃报名志愿者  

志愿者岗位“比冰墩墩还难抢”

华东师范大学防疫志愿者们身着蓝色马甲或防护服,被大家亲切称作“蓝朋友”。自华东师大封闭管理以来,“蓝朋友”成为了防控管理的重要力量。

“蓝朋友”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防疫志愿者的昵称

“即便知道要冒雨工作,同学们还是在志愿者上岗名额发布之后,很快就把名额秒光了,这样的热情也带到了岗位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级艺术教育本科生郎朗说。

华东师大学生志愿者在风雨中坚守岗位

每晚,华东师大防疫志愿者总队负责人根据第二天的总体安排,在两校区的防疫储备志愿者群中发布机动上岗的名额。名额和任务一经发布,立即被学生志愿者们“秒杀”,大家说“这比冰墩墩还难抢”。

在华东理工大学,有这样一群“三餐守护者”,他们就是由18舍材料学院、药学院、商学院“小哥哥”们组成的“餐盒搬运天团”。大家的一日三餐都是由他们协助餐饮服务人员打包、装箱,搬运到运餐车上。

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组成“餐盒搬运天团”

前些天,“倒春寒”的上海阴雨不断,这给志愿者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高材182班的周煜同学回忆说:“那两天雨很大,志愿者都需要在隔离衣、口罩、手套的基础上额外穿上雨鞋、雨披,整个人行动很闷很热,同时也笨重了很多,且为了保证盒饭不被雨淋湿,还要在盒饭上再盖一层防潮垫,盒饭箱的重量也大大增加。”周煜和他周围的志愿者们虽然大汗淋漓,但心里装着等餐的同学们,他们依然干劲十足。新材182班的张文轩说:“那两天工作完以后,看到所有餐盒都送到了同学们手上,我们感到非常暖心。”

博士生、祖孙三代社区报名当“大白”

3月26日,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2019级博士生王群龙一直很忙碌,那天,他要帮助所在社区鞍山八村居民们完成抗原检测。在参加了志愿服务培训后,王群龙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发放试剂盒,指导社区居民们如何使用抗原自测试剂盒,并给予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重点辅助。

耐心讲解、有问必答、跑上跑下,虽然忙碌了一天,但获悉自己服务区域内的居民们抗原检测均为阴性,王群龙倍感欣慰。

同济大学博士生王群龙在社区参加指导居民做抗原检测的志愿服务

10天前的3月16日,得知社区招募志愿者,王群龙第一时间报名,负责为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做好核酸检测预约登记工作。对王群龙来说,身穿防护服的“大白”工作比想象的辛苦很多,严密的防护服导致呼吸不顺畅,下雨的雨滴让手机屏幕操作起来不像平时那么灵活,下午的降温又让人瑟瑟发抖,但他和现场的每一位“大白”没有一句抱怨,而是始终在雨中坚守。

这并不是王群龙第一次奉献爱心。自2020年疫情以来,他先后主动向同济大学及武汉、上海、无锡、西藏、青海、云南瑞丽等全国多地捐赠了1300公斤99%医用酒精、200公斤缓释消毒杀菌材料、1万个医用口罩,200副护目镜、26台便携式制氧机,总价值达30多万元。

同济大学博士生王群龙捐赠的爱心物资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的大四毕业班学生李品蓉是一名预备党员。特殊时期,正在一家租房企业实习的她积极响应社区号召,配合当地防疫办及医务人员组织所在五号楼的全体租客有序进行核酸检测。为避免现场人员拥挤,李品蓉与其他楼栋管家用组成人墙的方式引导、疏散密集人群。

上海商学院李品蓉同学正在协助登记住户信息

一天下来,穿着厚密防护服进行工作的李品蓉早已汗流浃背。李品蓉说:“288间房间,335位住户,即使再辛苦,也一个都不能落下!最忙碌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快要喘不过来气,但是居民们的一声声感谢,让疲惫不堪的我顿时又满血复活,感觉所有的劳累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3月10日深夜,漆黑的居住区搭起了临时核酸检测点,居民们在寒夜中排起了长队,耐心等待着检测。维持秩序的“大白”中有三个相似的背影,她们分别在自己的志愿者岗位上忙碌着,那就是上海政法学院警务学院本科生李梦施铭以及她的妈妈和奶奶“祖孙三代”。

上海政法学院李梦施铭同学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

当天下午,李梦施铭一听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就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牢记自己的入党初心,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她还号召妈妈和奶奶一起参与,“现在社区人手紧缺,我们一起去做志愿者,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政法学院李梦施铭同学在社区登记居民相关信息

在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的过程中,李梦施铭主要负责在登记处统计居民的居住信息。那一晚,她第一次穿着防护服在登记处反复询问和登记居民的居住信息。遇到老爷爷老奶奶,她就收起普通话,放大嗓门用当地方言与他们进行沟通。

由于社区临时搭建的登记台照明设备不足,信息登记进程缓慢,但居民们都没有抱怨,纷纷主动打开手机手电筒,走到登记台前帮她照着灯。“凌晨的天很黑,但是居民们很暖,手电筒汇聚的点点微光,既驱散了登记台的黑暗,又照亮了社区的战‘疫’道路。”李梦施铭坚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战“疫”必胜!

记者 洪卫林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