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当和孩子“24小时×N天”在一起,还要操心吃饭和学习......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白羽

时间:2022-03-31 16:45:50

“神兽回笼”、居家办公、核酸检测、封控管理......我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和“不确定性”作战,难免焦虑。

特别是当跟孩子“24小时×N天”在一起,还要操心吃饭和学习!

孩子有情绪、家长有情绪、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破解居家难题,“第一教育”请心理老师们来支招,见招拆招,办法总比困难多。

难题1:情绪低落——充值“能量瓶”

“宅”在家,离开同龄小伙伴,孩子们情绪都有些低落。

——“我不开心,因为不能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了,只能在家上。”

——“一开始我还觉得很兴奋,但时间久了,还是会想和朋友们一起上课。”

——“不能出门,那么好的天气,不能出去跑,太难过了。”

打败“情绪小怪兽”,需要一点正能量。

居家线上学习,比起在校学习,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更重要。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心理老师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自主充值“能量瓶”。

画一个属于自己的“能量瓶”,收集点滴美好。

不错的天气,开心的感觉,美好的事物,全新的尝试,新学的本领等等......

寻找生活中能够产生积极情绪的事情,通过写或者漫画的方式把它们收集在自己的“能量瓶”里。

图片

这些小能量,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快乐和信心。

图片

在闵行区实验小学的线上心理课上,五花八门的“快乐源泉”涌来了,孩子们一起在网上分享的自己的能量,快乐加倍增长。

这个小小的“能量瓶”,大家在家都可以让孩子试上一试哦!

图片

难题2:倦怠厌学——设一点“边界”

孩子:上网课注意力不集中,打不起精神,常常“摸鱼”。

家长:看着着急,反复提醒、训斥,甚至大打出手。

孩子:觉得跟父母讲啥都没用,反正父母也理解不了,索性开启“非暴力不合作且不沟通”模式,直接无视父母,锁上房门拒绝交流。

家长:觉得很冤又很无奈,只是提醒孩子该做的事,为什么就不听呢?!

全家24小时待在一起,有时候需要一点“边界”。

殊不知,焦虑情绪也会传染。

封控期间,一家人每天24小时待在一起,彼此空间和心理上的“边界”是很容易模糊的,一模糊就容易不由自主地对彼此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和每一点情绪变得敏感。

图片

如果可以,最好在家中“分分区”,给孩子划出一个“学习区”和“休闲独处区”,给自己划出一个“工作区”,给一家人划出一个“家庭活动交流区”。

学习区布置得相对独立和安静,孩子进入后便约定开始学习。

休闲独处区(通常可以是孩子的房间)可以放一些娱乐工具,比如漫画书、玩具、手办等,孩子课余可以进入休闲区休息,并且可以在里面做一些自己隐私的事情(这一点对青少年尤为重要)。

工作区为父母可以有一个安静的空间工作而设定。

而家庭活动交流区,则可以让一家人在此交谈和进行一些共同活动,比如打牌、八卦等等。

在家中也各有各的空间,让一切尽量按部就班,上课、上班就去“学习区”“工作区”;下课、下班回到“交流区”,家长和孩子都给彼此一些个人的空间,安排一些“私人”时间,非常有助于缓解矛盾。

图片

另外,每天忙忙碌碌的老母亲们还可以做一个额外的作业:

——列一个“Not to do list”(不做什么的清单)。

什么事情可以分出来交给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可以请孩子协助来做,什么事情可以和另一半分工来做。

做减法,才把自己从琐事中解脱出来,让孩子学会承担。

难题3:手机失控——先问“七个问题”

线上学习必须使用电子设备,家长的担心随之而来。

抢手机大战,开始在很多家庭上演。

手机使用失控,是居家学习,对于家长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

孩子喜欢网络游戏背后,是受特定的心理需求影响。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心理老师陈琛琪支招,当“手机管理遭遇线上学习”,家长可以先来一个“亲子沟通七问”。

1、孩子有依偎在父母身旁的美好时光吗?

2、孩子有和同伴嬉闹逗乐的时刻吗?

3、孩子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成就感体验吗?

4、孩子有一、两项发自内心喜欢的兴趣吗?

5、孩子有热爱运动吗?

6、孩子能够肯定自己吗?

7、肯定是来自自己,还是来自外在?

从这些问题中去找答案,比“就手机论手机”,要有用很多。

如果孩子的行为不让家长满意,可能它只是孩子的一种呐喊,让父母有机会看看孩子,看看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否需要做些调整和改变。

图片

处理手机问题,还需要一些“道”和“术”,华师大附属杨行中学心理老师王海丽支招:

“道”是指科学地理解、欣喜地看见、接纳的心态、耐心地接近、真诚地沟通。

“术”是指给予、培养兴趣爱好、快感置换、巧妙沟通。

对于巧妙沟通,王海丽提醒爸爸妈妈们注意5个关键词:

体谅:爸爸妈妈知道你也不想这样,知道你也不容易,知道你也受了不少委屈;

肯定:这不是你的错,游戏就是带着极大的诱惑性;你喜欢手机和游戏说明你有好奇心,不过手机是为我们服务的,你要能进能出!既有好奇心又能自律将来必成大器。

商量:如何合理地去玩?何时玩?玩多久?爸爸妈妈都愿意和你商量,但重要的时间要做该做的事情。

探讨:你喜欢玩什么游戏啊?为什么喜欢玩这个游戏啊?你想不想走出来呀?你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协助和配合你?我们可不可以有一个共同约定?

信任:我就知道你就是一个能管理好自己特别自律的孩子,以前把手机交给你,还会不放心,看来是我们错了,你完全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学习。

图片

难题4:“磨人妖精” ——“室内溜娃”走起

如果家中有活泼好动、精力无穷的低龄孩子,长期居家隔离肯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小宝贝常常化身“磨人妖精”,无处放电,一刻不停。

图片

其实,要搞定“磨人的小妖精”,只有“一字真诀”!

让孩子好好玩耍,不仅是家长们能岁月静好的重要途径,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精力无穷的小宝贝们,关在家里可以做些什么游戏呢?

来吧,探索“室内遛娃”,玩耍成长两不误!

创造性游戏

这类游戏“费玩具”。

角色扮演类游戏:过家家、故事接龙、童话表演等。

搭建类游戏:搭积木、乐高、模型等。

艺术类游戏:绘画、唱歌、橡皮泥、手作等。

教学性游戏

低龄宝宝对万事万物都感兴趣段,家长们可以编制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

这类游戏“费妈”。

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和孩子一起进行“居家旅行”;

用橡皮泥一起捏地球、中国、排列大小,讲解地理知识;

借机讲解疫情和防控知识,并启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活动性游戏

这类游戏与活动相关, 帮助孩子掌握各种动作、提升运动和协调能力。

“室内遛娃”走起!

体育运动类:体操、跳绳、球类、垫上翻滚、家用健身器等;

游戏类:捉迷藏、木头人、警察小偷等;

家务类:扫地、擦桌子、整理房间等;

自娱自乐类:唱歌、跳舞、逗宠物等。

注:文中所有图画为闵行区实验小学孩子们的作品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