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 | 130行代码搞定核酸统计、流动式新能源防疫车……他们用智慧战“疫”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05-20 10:16:58

疫情来袭,我们开始了一场与病毒的赛跑。无论在校园,还是社区,都有无数上海教育工作者和学子的身影。他们学以致用、智慧闪耀,用专业技能为抗疫助力。

知识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跟着小育一起来看看吧!

核酸统计太繁琐?博士生130行代码搞定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李小康,担任学院2019级信息1班辅导员。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之后,忙于抗疫的他,对一项繁琐的日常工作产生了思考。

图片

李小康正在做志愿者

原来,为确保每位在校学生都能及时参加核酸检测,学校要求每位班级辅导员都要收集学生的二维码截图,如果核查发现有人还没参加核酸,就要及时催促其尽快检测,确保当天“不漏一人”。

“一个班级的截图可能就需要花上半小时核查,如果是人数多的院系可能需要更久,还可能会看错看漏。”李小康说。

他想,这件事情单调枯燥又费时,重复性很强,正符合计算机程序的特点。写一个代码程序用于自动核查核酸完成截图的想法,在他脑海中产生。李小康研究方向是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他平常会接触很多图像处理方法。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写出了初始代码,共130行。

程序一写好,李小康就在自己班级的核酸截图数据上进行验证,准确率果然很高,甚至检测出了之前人工核查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检测80多张图只需要20多秒,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

图片

程序输出的Excel文件

李小康后来了解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工组组长高丽梅每次需要核查学院所有研究生的核酸截图,要花很长时间,特别辛苦。为了减轻高老师的工作负担,李小康也让她使用自己的程序进行核查。800幅截图,原来要几个人枯燥核对一个多小时,现在只需等几分钟就能拿到结果。

流动式新能源智能防疫车很便民

随着核酸检测需求量的增加,如何更好地满足对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分布式检测的需求,是一个难题。前不久,上海启动了一批流动式新能源智能防疫车,能够随到随用,就地采样,有效助力上海构建“固定、流动、便民”三级核酸采样体系。

图片

智能核酸采样车

这些防疫车是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合作企业矩阵数据科技联合研发下线。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临港集团、商汤科技共同投资发起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想发挥科技的力量,为防疫再出一份力。”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宋海涛说。

据悉,首批流动式新能源防疫车主要有两种,其中,智能核酸采样车车身小,车长3.5米,宽度约1.5米,通过性强,老小区、楼间距较小的小区,都能轻松通过。医护人员在车内,双手穿过车窗玻璃上的两个洞口就可对人群进行核酸采样。“车动人不动”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居民间的交叉感染,也为医护人员树立了一道保护屏障。全部采样完毕后,智能核酸采样车还可以直接将样本送往检测点,大大提高中转速度。

第二种是智能消杀防疫配送车,同样车身小巧,货仓内配有紫外线及喷淋消杀设备,物资、快件运输配送途中即可实现全程的消毒杀菌。对于生鲜蔬菜类,采用紫外线消杀;一般性物品可以采样喷淋消杀,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防疫安全闭环,既减轻志愿者的工作负担,也能大大降低接触传染风险。

图片

智能消杀防疫配送车

新能源防疫车已在闵行曹行村“上岗”多日。“原本我们需要做完核酸,就停下来消杀一遍,现在使用它们能消杀能采样,效率高太多了。”曹行村一位师傅满意地说道。

冷链物品如何做好消杀?高校自主设计解难题

随着气温上升,冷链物品进校,消杀如何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主设计打造的集中式冷链物品消杀站解决了这一难题。

为了破解在消杀过程中冷链物品不解冻,从而实现食品安全风险和防疫安全风险双阻断这一难题,把好冷链物品进校第一关,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消杀专班决定在物品进入末端冷库前,增加入校缓冲区的“中间冷链消杀环节”。学校智控学院何成教授团队主动承担建设任务,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了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和现场组装,建立了集中式冷链物品中转处置点。

图片

对于自主设计建立的冷链物品消杀工作站,校方表示,集中式冷链物品中转处置点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价格较为经济,投建快速。校外缓冲区消杀可避免校内外接触,大大降低污染风险。通过制冷设备,结合臭氧快速消杀,使整个过程物品温降在不影响食材质量的可控范围内,而且装置在每次消杀后可进行彻底的空气交换,从而使进入消杀空间的搬运人员健康不会受到影响。

图片

上海二工大自主设计建立了集中式冷链物品消杀站,实现了冷链物品在校外缓冲区进行过程性低温臭氧消杀,将高校科技创新力转化为师生健康保护力,守护师生健康。

凝聚抗疫力量,“夜读荟”送上精神大餐

5月11日,“新阅读,向未来——读红色经典,做信仰传人(第二季)”之“夜读荟”——“传承红色基因、强国复兴有我”专题在“云端”启动,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凝聚抗疫力量,绽放青春之光。5月11日至5月18日,每天20点至21点,“夜读荟”在腾讯会议室准时举行。作为上海商学院就业促进周的专场分享,首场领读会请来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刘志阳教授,他围绕“创新创业创造”,为师生们带来了前沿观察,与大家智慧交流,网上互动热烈。

图片

此前,主办方举办了“新阅读向未来”之世界读书日“夜读荟”抗疫专题活动。4月23日启动以来,近8000名校内外观众或听众在云端参加10期阅读活动,一起从书籍中寻找智慧,从阅读中汲取力量,凝聚起“众志成城战疫情”的磅礴力量。

图片

本次活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主办。10位专家、学者作为领读人,在云端共开展了10场阅读活动。观众带着思考,围绕奋斗之路、信仰之力、育人之道、读书之法等向领读人提出近50个问题,并得到精彩回答。比如,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社教宣传部部长傅强结合《钱学森画传》一书,生动讲述了“战略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的杨旸同学在聆听后感言:“钱学森爷爷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用30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也要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不忘信仰与目标。”

图片

小区核酸采样提速,他们这样化解难题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教师阮毅所住小区有两幢高层住宅,每层有3-4户人家。“电梯需要控流,志愿者有序引导居民下楼核酸,可以使居民在电梯中耽搁的时间缩短,同时避免了人群聚集,提升核酸测试效率。”封闭期间第一次做核酸检测时,作为志愿者的她,便思考起这个问题来。

于是,阮毅的爱人发挥电子专业所长,用编程思路设计了一套电梯控流方案,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阮毅则通过图像的方式,将方案落实为小区核酸检测路线图和人群“引导卡”。社区居委干部按照他们设计好的路线图和“引导卡”,组织居民和志愿者进行尝试,经过几次改进后,很快就在小区里形成了一套安全高效的核酸检测流程。

为了让高层电梯控流方案以更加生动和形象,阮毅和学校部分师生组团制作了电梯控流方案动画视频。团队成员有学校20级美术班的优秀学生陈昱好、有擅长配音的旅游专业教师宋玲洁等。为了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他们开始脚本设计、美术风格设定、动画制作、配音配乐……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几天后,高层电梯控流方案动画视频制作完成。阮毅说:“疫情期间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大家做些什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信息技术来帮忙,这些老师智慧“战”疫

在老旧小区,独居老人数量庞大且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他们的日常信息统计成了一大难题。在得知街道的困难之后,杨浦区教育资产管理中心的“编程达人”吴申佳老师在与相关社区多次交流沟通后,结合街道提出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利用python结合excel对数据进行清洗、拆分,将人员信息与居委、小区进行实时匹配,生成最终的信息统计表,这极大地节省了社区防疫的人力资源,也切实帮助到独居老人们。

图片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珊珊在校主管校园信息化工作,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同时还利用信息技术专长为社区提供了多方面支持。她利用腾讯开源表单工具设计团购登记功能,团长们可通过统一渠道发布团购信息,居民们可一站式查看团购详情,并利用Photoshop软件生成团购日报,功能启用后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目前已有近100条团购信息通过平台发布,已成为社区物资保障不可或缺的帮手。

图片图片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