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特派记者 朱珉迕 孟群舒 张骏 本报记者 周程祎
时间:2022-10-20 11:44:42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中国进入“二十大时间”,一段新的伟大征程随之开启。这是一段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连日来,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上海代表团代表们认真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思悟伟大征程及其背后的重要经验,憧憬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非凡历程印证制度优势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自信”二字出现多次;代表们学习讨论的现场,“自信”二字亦出现多次。
自信源自亲历,源自不凡的实践历程。代表们表示,十年砥砺奋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自行车运动员兼教练员钟天使代表还记得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时的情形,那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夕。当时,她深深感受到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在奥运赛场上顽强拼搏,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
攒着一股劲,钟天使打破了中国自行车队奥运金牌“零”的纪录,并在东京奥运会上成功卫冕。“这些年,我们中国运动员踏上国际赛场,心里的底气越来越足了。”她说,大家自信自强的底气不仅来自过往的奖牌荣誉,更是因为明白身后有国家的保障支撑——以体育科研与科学训练为抓手,我国走出了一条体育强国之路。
从上海到北京,这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列车长顾蓉代表重复过无数次的旅程。工作21年,她从值乘“东方号”列车,到值乘“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见证了京沪旅程从十几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
“每天都在感受民族复兴的加速度。”步入党的二十大会场,顾蓉完成了一次最为特别的京沪之旅。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飞速提升的不仅是硬件水平,还有高铁品牌的软实力。这一切发生在短短的十多年间。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代表也对记者谈起高铁。松江这两年开始建设辐射长三角的交通枢纽,这一度让旁人有些惊讶,但在程向民看来,在一个高铁“同城效应”日渐显现的时代,赶上这趟快车并力争打造“枢纽”,是一个不容错失的选择。
“长三角的高铁营业里程已经超过6500公里,到‘十四五’末要接近1万公里,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程向民从日益加密的高铁路网中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资源配置效益——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并能展现出同城竞合却非“内卷”的关系,优势互补、顺畅流动,“这背后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代表则回想起一年前一次难忘的京城之旅。2021年3月,他作为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当面聆听到总书记的一番感慨——“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杨振斌说,在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之下,中国取得的进步,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实践让我们更有信心了”。
思想之光照亮时代之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个“行”,道出实践背后的真理力量。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代表的发言中,特地引用了这两个“行”:“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
“伟大思想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旗帜。”中远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万敏代表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明白,“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也很早就牢记,“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世纪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百年大党始终不渝的一个坚持。科学理论的力量,让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理论指引实践的过程,亦是以实践创新理论的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不少首次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的观众会注意到:这里的展览内容并没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就画上了句号,最后部分“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各项伟大事业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凝聚的磅礴力量。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代表多次告诉观众,这样做展览,正说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故步自封的,也不是在原地踏步的,而是不断进化,带领人民走出一条百年奋斗成功道路。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正因为‘两个结合’,正因为走向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中国有了极强的向心力和引领力,”杨宇说,“当我们走近马克思主义时,不仅会产生信仰上的认同,也能在情感上找到归属。”
守正创新开辟美好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这是一场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信心、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才能体现信心、才能坚定信心。在新征程的起点上,这关乎许多基本的问题,比如——如何读懂“中国”。
出国比赛时,钟天使代表和队友把花木兰、穆桂英、凤凰等传统文化元素画在头盔上,引发外国选手连连赞叹,在赛场掀起了一股中国风。“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是体育强国的根本,能够赋予我们更持久的信念感和力量感”。
讨论中,许多人与钟天使一样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吴蓉瑾代表认为,如何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中国人过中国节”主题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18年。从民俗艺术到中国文学、从四大发明到中华美食,这些沉浸式体验学习活动吸引孩子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让他们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骄傲的,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非常自豪的”。
东航客舱服务部乘务二部分部高级经理刘仕英代表则讲了自己亲历的故事——她曾经亲身参与保障从动荡的北非接运同胞返回祖国的航程,正如国庆热映影片《万里归途》中所再现的那样。
“也许我们不能把你们送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但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会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把你们接回家“,刘仕英说,这句话彰显出国家的强大,也道出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会带来深层的底气和信心。
同时,一个自信自强的中国、一个守正创新的中国,也必然是一个兼容并包的中国、胸怀天下的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也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下的现代化,这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坐标。
“自信自强者一定敢于开放,一定善于在开放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程向民代表说,自信是理念,自强是实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伟大复兴,要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让自己的理想信念、综合实力得到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