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2024年上海两会开幕在即,市民最关心哪些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吴泽顺

时间:2024-01-23 11:12:00

2024年上海两会开幕在即。今年,上海市民最关心哪些事?近日,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申工社”、劳动报微信公众号“醒来”栏目共同发布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物价、物业管理、社区食堂、医保以及养老照护名列关注度前五位。

物价、物业、社区食堂、医保、养老

超半数受访者关注这五大议题

本次调查通过两个微信公众号发布同时问卷,总计收到22686名网友投票,“物价保持稳定、规范物业管理、社区食堂全覆盖、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提供老人居家养老照护”是本次调查中关注度最高的五大议题,关注度均超过50%。

2024年两会召开,市民最关心的民生议题。吴泽顺 制图

其中,“物价保持稳定,持续提供平价的居民基本生活用品和服务”依然是民心所盼的“头等大事”,得票率达63.5%位居榜首。“社区食堂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和“提供更多价格实惠的高龄或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等得票率分别为53.8%与51.0%,显示正在快速“奔跑”步入老龄化的上海,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此外,医保、就业帮扶、远郊大居交通出行、孩子养育等领域也是投票热点,“希望在职职工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为生育家庭提供广覆盖的就近入托、喘息式看护公共服务”“为35岁以上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精准的就业和生活帮扶”,继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与期盼的民生愿景。

高龄老人出门不便

希望社区食堂能送饭上门

为切实满足老年人从吃饱到吃好的实际需求,上海2023年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社区长者食堂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工作。对于提升社区长者食堂的“含金量”,市民朋友们有哪些殷切期盼?

社区食堂能“离家近、送上门”,是许多腿脚不便、生病在家的高龄老人的愿望。86岁的朱老伯眼睛患有白内障,开刀后视力模糊感光能力差,若无家属陪同,无法单独前往社区食堂吃饭。“我出门一趟不方便,也不想太麻烦子女,如果社区食堂也能送饭到家就好了。”朱老伯的情况并非个例,退休多年的周阿伯家住宝山区淞南镇,每次去社区食堂打饭需要步行15分钟以上,走久了腿脚都打颤。“目前镇上有两个社区食堂,最近的一个我要走20分钟。希望今年在家附近,就能吃上实惠的食堂饭菜。”

另一方面,老年人普遍希望能在社区食堂“吃得更暖、饭菜更香”。来自普陀区的张老伯认为,目前社区食堂的菜式较为单一,“有时油面筋里都是肥肉,而且饭菜入口已经冷了”,建议老年餐在品质上有所提升,口味更清淡一些。

期盼更人性化的升学政策

缓解二孩家庭接送压力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多孩家庭最为关注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就近入托”、“长幼随学”等都是高频出现的关键词。

来自金山区的张女士表示,自己育有二孩,工作日每天都需要来回奔波,接送两个孩子去远在5公里外的公立小学上学,作为双职工家庭,他们已经精疲力尽。“小学门口交通十分不便,公交车班次又非常少,每天在通勤上就要花费许久,是否可以增加小区周边学校的班级规模,出台相关政策,方便孩子就近入学?”

另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二孩妈妈则关注到了“长幼随学”的问题,她跟笔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目前的升学政策,孩子幼升小和小升初要么根据户口学区去公办学校,要么去民办学校摇号,我怎么计算都没法让家中两个有年龄差的小朋友顺利进入同一所学校,早晚接送压力实在太大。”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到二孩三孩家庭的孩子入学接送问题,提供更人性化的升学政策。

中年失业群体再上岗难

建议放宽招聘年龄门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次调查中,关于精准帮扶35岁以上就业困难群体的话题也受到了40%受访者的关注。在网络社交平台,“35岁下岗有啥出路”等话题讨论热火朝天。有网友表示,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必须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加入“开滴滴、送外卖、送快递”等门槛较低的灵活就业群体,虽然辛苦点累点,但收入相对有保障。

曾任职某互联网大厂的经理小z,在不惑之年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失业后他精心准备的写满过往职业成就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在线下人才招牌会,优质岗位的年龄限制多卡在35岁以下,让他倍感失落和尴尬。“希望企业招聘时进一步放宽年龄门槛,政府出台更多稳就业与再就业的帮扶政策。”小z建议道。

此次调查中,也有不少市民建议,希望相关部门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精准帮扶失业群体的政策,鼓励企业为40+、50+大龄失业者提供更多岗位,同时政府加大社工等政策性岗位供给。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