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时间:2024-03-05 09:57:03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应抓紧研究和探索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本土经验和实践路径。”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提出的问题。
梅兵表示,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更新变得越来越快速的情况下,包括责任感、情绪调节、开放协作和交往等在内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底层素养”和“核心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对加强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组织实施缺少科学专业指导、为学生成长提供“情感支持”的能力水平亟需提升等问题;社会和家庭亦存在相似问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梅兵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
1.加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建议将加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作为国家级重大课题,同时纳入国家层面相关教育政策规划,融入相关课程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
2.发挥学校在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上的“主阵地”作用。建议支持建设一批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试点校、“种子校”、实验区,示范课程、资源库等,先行先试。支持建设大中小学校、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共享合作机制和平台网络。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于2023年牵头发起成立了全国性的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千校联盟”,首批已有各地近500所学校加盟,旨在形成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共同体,并由此带动社会和家庭相关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3.“赋能”教师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提升教师情感素养。建议将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纳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全过程,在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增加教师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维度指标。例如,优化《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中的“师德修养”模块内容,在注重“师德”的基础上加强“师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