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上海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和成长成才观
防治“内卷”,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鹏

时间:2025-04-22 10:50:57

昨天,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节目,针对市民关心的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根据市教委制定的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市的实施方案,将分2027年、2030年和2035年三个阶段形成“路线图”和“任务书”。力争到2035年,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达到全球城市先进水平。近期,上海将出台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5所市属高校启动应用型本科改革试点

高校人才培养如何做到“供需适配”?周亚明在访谈中提及,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因此,上海此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先手棋”和关键点。

据悉,上海在推进本轮“一校一策”高教综改试点时,首先要求高校确定其办学定位,尤其是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从“错配”走向“适配”,引导高校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招生结构。对此,市教委正与产业部门建立上海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需求清单发布机制,根据产业部门提供的人才需求趋势分析,组织高校针对性调整专业布局和招生结构,以此促进高校“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动态匹配。

去年底,上海聚焦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关键领域,首批布局包括量子科技、变革性材料、智慧深海与极地工程、机器人工程、自主智能机器人、极端环境建造、先导材料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等在内的11个未来学科领域。

近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5所市属高校启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周亚明表示,上海会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改革的目的就是引导高校密切跟踪市场需求,与行业产业共同制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促进培养体系从“学科逻辑”向“产业逻辑”转变、培养方式从“标准化培养”向“定制化培养”转变。

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是市民的期盼,也是上海基础教育的奋斗目标。今年,浦东新区等10区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后,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周亚明表示,上海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和成长成才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优质公平的基础教育缓解家长焦虑,防治教育“内卷”,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周亚明透露,下阶段,上海将督促中小学校统筹用好体育课、活动课、大课间以及课后服务等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开设丰富的运动项目,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市区两级要跨部门建立学校周边公共体育场馆共享机制,打造学校“15分钟运动圈”,为学校充分开展学生体育运动提供场地空间;同时,要指导学校合理规划场地使用安排,用好走廊等“角角落落”。

此外,上海还要动员有一定专长或基础的学科教师经过培训后,指导体育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体育锻炼及赛事活动等,形成“教师带着学生动,导师陪着学生玩”的运动氛围。


责任编辑:李江
新闻网微信
举报电话:021-33393531    举报邮箱:shedunews@126.com
关于我们  |  资源库  |  版权声明
沪ICP备10006389号-10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374号

Top